時論廣場》藍營「造王者」的挑戰(郭一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三)點名要臺中市長盧秀燕(右四)接棒,圖爲17日造勢活動,盧拉起朱的手,稱讚朱這幾年表現有目共睹。(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繳出31位藍委大罷免完封佳績後選擇交棒,是華麗轉身的最佳時間點;臺中市長盧秀燕以「媽媽在家陪伴產業共度難關」爲由,婉拒角逐黨主席,則展現務實的政治判斷,但新黨魁由誰擔綱出現變數,卻讓黨內心焦。
國民黨如想重回執政之路,新任黨主席必須擁有跨世代的整合力,更重要的是不能有私心,才能完成2026縣市長及2028總統大選的終極挑戰。
朱立倫從2015年1月接任黨主席,兩度在國民黨艱困時扛下重擔,成績黨內雖褒貶參半,但沒功勞也有苦勞。因國民黨從2016年輸掉政權迄今,再加上阿扁執政8年,國民黨已淪爲在野黨17年。尤其2015年的「換柱風暴」,時任黨主席朱立倫慘敗給蔡英文,是鐵桿藍無法釋懷的痛,對朱更是不諒解。
持平而論,民進黨執政後大舉清算國民黨黨產,國民黨主席現在光是每月張羅黨組織運作及籌募黨工龐大薪資,就是一份苦差事。因此朱立倫此刻如果謙卑地交出黨主席棒子,不僅能贏得黨內外的尊敬,國民黨更能開啓新篇章,「擁朱派」應看清事實,不宜再節外生枝。
盧秀燕是目前藍營最大共主,既被視爲黨務救世主,也是許多藍營人士認定2028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選,因此不少支持者有共同的迷思,期待黨主席與總統參選人「定於一尊」。但翻開國民黨贏回政權一役,參選人是馬英九,「造王者」是時任黨主席的吳伯雄,當時吳毫無私心全力造王,才颳起馬英九旋風。
因此,總統大選能否勝選,黨主席及參選人是否爲同一人並無直接關聯,黨主席是否有私心反而是關鍵!以國民黨在2016、2020及2024連續三次落敗爲例,時任黨主席分別是朱立倫、吳敦義及朱立倫,朱因「換柱風暴」導致國民黨聲望掉到谷底,之後的兩次大選,吳、朱兩人私心想選總統,更造成國民黨一蹶不振。
臺中市產業正值美國關稅的衝擊,工具機、自行車及中小企業普遍面臨困境,盧秀燕若身兼二職,臺中市民進黨議員必定照三餐炮轟,引爆輿論戰、動搖中臺灣的經濟信心。「盧媽」選擇留守第一線與產業共患難,既守住大臺中的發展,也把「市民需求」擺在「黨內權位」之上,不戀棧、不逢迎,正好凸顯國民黨當下最需要的政治格局。
國民黨是百年泱泱大黨、人才濟濟,目前已表態參選黨主席者,就包括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立委鄭麗文、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及前黨副秘書長張雅屏、立委羅智強;另潛在人選還包括前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外交部長鬍志強、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甚至立法院長韓國瑜與前院長王金平,都是足堪重任的沙場老將。
盧秀燕挾着臺中市的高民調與「媽媽市長」的溫暖形象,是最有機會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政治明星。新黨魁首要任務,自是備戰2026年縣市長選舉,這是2028年總統大選非贏不可的前哨戰,必須重建黨的核心價值,展現強大領導力、兼具與民衆黨的協調能力,屏棄私心全力「造王」,纔是國民黨重新贏回政權的唯一途徑。(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