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的大登場與蔡的陽春文(郭一鳴)

前總統蔡英文23日在臉書表示,7月26日她會去投票。(摘自蔡英文臉書)

距離大罷免投票僅剩2天,賴總統23日在民進黨中常會「大登場」,高喊大罷免「最後一哩路大家加油」;而前總統蔡英文同日則在社羣平臺發文,但只感謝公民團體的辛苦,表示自己會去投票,完全沒提「大罷免大成功」等關鍵字眼。賴總統帶頭號召大罷免,對照蔡英文的陽春發文,政治智慧高下立判,也預見「大罷免大破功」!

賴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只講了四講,卻一再漏氣,不只內容錯誤百出,第二講「打掉雜質」的脫稿演出,更引發極大爭議,包括罷團及黨內都不希望他再講下去。賴藉由颱風的理由順勢暫停「十講」,但他以民進黨黨主席的身分,23日在中常會還是登高一呼,證明大罷免的確是民進黨主導策動的。

至於綠營頻敲碗的蔡英文,直到23日纔在社羣平臺發出看似中性、實則高度政治化的貼文,不提「罷免」2字,只以「感謝公民」、「民主實踐」等話術喚起支持者共鳴,貼文迅速累積數十萬聲量,這種「模糊但有效」的政治表態,是典型精英政治策略,將政治立場包裹在民主價值話術中,綠營及罷團的振奮只稱得上自嗨。

蔡英文發文不表明會投「同意罷免」票,只感謝公民團體,說自己會去投票,內容宛若罐頭萬用稿,亦即遮掉「民進黨前總統」身分,任何人發此貼文都不會有爭議,有點類似華航機長在降落桃園前的廣播,「爲了自由、民主,爲了這座有人情味的寶島,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藍綠陣營都可以各自解讀。

顯然,蔡英文通篇161字的技巧性發文,避免打臉2022年替被罷免的立委林昶佐站臺的蔡總統。當時蔡英文慨慷激昂的發表「終結惡罷亂象、不同意罷免」的言論,強調「罷免不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爲了黨派利益、個人權位罷免,這樣都是沒有道理啦!我們一定不同意。」

而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也替林昶佐站臺,表示立委沒有違法卻遭罷免很莫名其妙,喊說要終結惡質的罷免文化。對比賴清德如今鼓吹大罷免的說法,網友直呼「真的是自打嘴巴」。

蔡、賴當時都站臺力挺林昶佐,呼籲選民投不同意票。如今民進黨當家鬧事,鼓動大罷免,蔡英文策略性的發文,是爲了預防大罷免如果大破功,她也不會成爲黨內出征的戰犯;而賴清德從一開始僞善推稱大罷免是公民團體的自主行爲,最後親自下令全黨與罷團同行,只演活了「老柯的提線木偶」角色。

第一波24位藍委與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藍營戰略定位爲「首戰即終戰」。對藍白在野陣營來說,脣亡齒寒的緊密結合度會是影響大罷免結果的關鍵,也關乎臺灣民主的前途。

(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