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賭性堅強 全臺供電走鋼索(李敏)
近年臺電備載容量率已屢屢瀕臨警戒,電力系統陷入警戒泥淖恐怕已成爲新常態。(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26日公佈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在AI科技發展、半導體擴廠等因素下,未來10年用電需求年增1.7%,然而近年臺電備載容量率已屢屢瀕臨警戒,電力系統陷入警戒泥淖恐怕已成爲新常態。
根據長期觀察臺電所公佈的備轉容量燈號顏色,雖然個人認爲已經失真,但仍相信臺電內部一定有正確反應供電狀況的燈號,以作爲因應計劃的執行依據。
還記得2024年4月3日,花蓮縣壽豐鄉發生芮氏規模7.1的地震後,到了4月15日,由於部分於403地震受損的機組尚未修復,且氣象預報指出當天氣溫會飆升,隨着太陽下山太陽能光電歸零後,臺電事前已經增加需量反應購電額度,但當天晚上在抽蓄發電的水用罄後,可掌控的備轉容量不足,一旦負載沒有如期待的降低,備轉容量可能會降到限電的安全限制以下。
爲此,當時臺電立即通知各供電單位,準備在當日晚間7點執行分區停電,所幸「洪福齊天」,最後實際備轉容量未達分區停電的條件,低空閃過。事後,臺電高層爲了顏面,堅決否認有此指示,但從臺電基層透露出的資訊顯示,他們確實有接到「準備分區停電」的命令。換言之,高層對外的說法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中級主管基於責任,確實已爲最壞的情況預作準備。
到了今年9月9日,高雄興達新二號機組進行測試時發生爆炸,連帶新一號機進行安檢;緊接着,9月15日、17日林口二號機與一號機也接連故障,17日晚間備轉容量一度降到6%以下,也就是供電警戒的狀況。無論臺電內部是否有依照標準程序進行應變,從上述幾個案例來看,臺灣的電力系統確實已陷入泥淖,未來類似情境的發生勢必將會成爲常態!
更讓人掛心的是,「賭性堅強」的政客,其一念之差,就會讓臺灣發生全島大停電的災難。
當電力系統實際已進入限電準備的黑燈,理論上就應該要進行分區停電,以求降低負載,降低系統崩潰的風險。但是主事者爲了執政黨的顏面,避免在野黨有機會口誅筆伐,甚而想保障自己的烏紗帽,就有可能不依程序執行分區停電,「賭」系統不會再有其他故障發生,就可以船過水無痕的度過危機。
只是,如果運氣不好,偏偏發生了故障,其後果就是整個供電系統崩潰,由全民一同付出代價。但即使如此,主事者還是可能讓底下承辦人員擔後果,有機會保住烏紗帽,既然如此爲何不「賭」?
臺灣供電系統正走在鋼索上,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只期盼主其事者能坦然面對,放手給專業團隊依程序謹慎爲之,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退休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