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在改革路線上走鋼索(鄭明德)
總統賴清德20日發表執政週年談話,打貪、反共諜預料將會是他未來3年的重點。(資料照,陳俊吉攝)
賴清德總統執政邁向第二年,執政風格已完整呈現,打貪、反共諜預料將會是他未來3年的重點。但回顧過往,這些舉措都引發極大震撼並衍生相關問題,賴總統可能認爲自己走在改革的路上,但確有必要注意伴隨而來的執政風險。
首先,賴清德執政初期,鄭文燦就因涉貪遭羈押48天,且由民進黨停權3年,如此打貪起手式,讓外界很難對其他弊案的查察質疑是「只辦在野不辦綠」。
賴清德擔任臺南市長期間,拒絕走進他認定貪腐的南市議會,這在黨內其實引起震撼,有高層爲此表示不解,但賴仍不妥協。如今他擔任總統顯然也貫徹這條路線,但風險卻也隱隱浮現,越來越多黨內人士心生不滿,抱怨「爲何蔡英文時代可以,現在不可以?」
日前,前總統陳水扁說,「民主時代不應有一言堂,不能因爲意見不同就說是XX同路人」,這看似針對朝野對立提出看法,但也不免讓人嗅到項莊舞劍的味道。未來類似挑戰賴的「黨內反彈」是否會越來越多?值得關注。
另方面,反共諜亦是賴政府的施政重點,對亞亞案的強硬舉措及賴17條的提出,都是具體例子。只是,兩岸的互動是存在於經濟面、工商業界、教育、傳播、文化乃至家庭等層面,既廣且深,即便蔡英文執政時兩岸官方就已呈現冰凍狀態,但在民間交流方面,至少仍維持一定程度的互動及熱度。儘管賴政府近日的「企業併購說」、「開羅宣言確認中華民國對臺灣的主權」可視爲向對岸釋出善意,但其反共諜的大動作卻也引發人心惶惶。
具體而言,近日賴政府規畫把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全體政務人員及協助辦理的業務秘書、助理等涉密約聘僱人員、主任秘書層級以上辦公室辦理秘書、機要業務的涉密約聘僱人員,全數納入特查對象,預估增加1008人。影響之大,連民進黨立委王義川都憂心詢問調查局長陳白立,此舉是否會造成草木皆兵。
不僅如此,國軍顯然也被視爲反共諜的重點,讓國軍在原先就極爲沉重的防務之外,額外添加心理負擔。賴清德任命的國防部長顧立雄與軍隊治理並無淵源,當前臺灣面臨高強度軍事威脅,又要如何對各軍種及情報機關展開整頓,內部壓力鍋恐遠超乎外界想像。
整體而言,在反共諜路線鋪陳下,兩岸緊繃將持續,暫時看不到改善可能。而如火如荼的查弊,輔以大罷免升溫,賴清德的「改革」路線顯然會難以避免誘發諸多風險,不可不察。
(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