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數字教育發展與評價”平行會議舉辦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5月15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數字教育發展與評價”平行會議在武漢召開。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張柏青在致辭中介紹了湖北省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教育強省建設的舉措和規劃,倡議加強全球教育數字化發展經驗交流,促進數字賦能教育評價,推動智能時代全球教育變革。伊朗科學、研究和技術部副部長阿博爾法茲勒-瓦赫迪(Abolfazl Vahedi)到會作特別發言,分享了伊朗數字教育發展和評價的行動與願景,重點介紹了2024年發佈的伊朗國家人工智能文件(National Docu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AI)在推動治理、夯實科研基礎以及教育、衛生、安全、環境、文化等領域的關鍵促進作用。
與會專家聚焦主題作主旨報告。經合組織(OECD)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副主任斯蒂芬·文森特-蘭克林(Stephan Vincent-Lancrin)指出,經合組織國家目前仍處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各國應平衡技術潛力與倫理規範,構建高效且公平的數字教育生態。
中國教科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傑介紹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標準,分析了全球九個代表性教育平臺的發展趨勢,提出教育平臺智能化升級策略,全方位賦能教育變革。
斯洛文尼亞教育部數字教育部門負責人伊戈爾·佩塞克(Igor Pesek)探討了教育使命的轉變、教育治理的新需求、賦能教育者和學習者的策略以及可信賴人工智能融合的原則。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介紹了浙江大學通過課程改革、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發佈師生數字素養標準等系列舉措,形成人工智能體系化人才培養載體的經驗。
中國教科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副所長祝新宇提出基於多模態證據的數字教育評價創新方法,介紹了基於此方法的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Global Digi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dex,GDEI)生成過程,並呼籲構建全球證據採集機制、全球合作網絡和技術創新生態。
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主任徐維清指出,高等教育國家數據平臺在數字化時代已經成爲促進評估發展的數字基座,未來將致力於構建更廣泛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共同體,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愛思唯爾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克雷格·韋爾奇(Craig Welch)基於循證數據勾勒了“第四代大學”願景,倡導未來大學積極構建與產業、政府和社會的信任關係,共同培育充滿活力的本土創新生態系統。
西班牙國家研究理事會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菲利普·瑪尼亞(Felip Manya)提出,西班牙通過AI專家學者羣體在中學開展人工智能興趣課程,連接中等教育與科研體系,助力未來AI人才培養。
湖北省教科院副院長王一凡分享了湖北省構建的旨在支持個體順性發展、學校效能提升與區域系統協同的三級綜合性評價網絡。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局長楊珺從素養築基、教學變革、生態匯創、機制護航四方面介紹了南山區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規模化普及的舉措。
中國教科院院長李永智代表中國教科院發佈“中小學科學教育智能導師”原型。該原型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大研發項目支持,中國教科院牽頭,科大訊飛、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依託國產大模型開發。當前已初步完成原型研發,在知識圖譜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場景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該原型將接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進一步提升智能輔助教學與導學能力。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GDEI)國際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儀式,李永智爲到會的國際專家頒發聘書。未來,中國教科院將依託國際專家諮詢委員會,進一步提升全球數字教育指數研究和成果傳播的國際化水平。
本次會議由中國教科院牽頭組織、湖北省教科院承辦。伊朗科技部副部長默罕默德-納比-沙希基-塔什(Mohammad Nabi Shahiki Tash)、納米比亞教育部副部長諾克斯·奧托·伊姆布瓦(Knox Otto Imbuwa),以及來自國內外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大中小學以及科技企業的15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
作者:林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