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川普政府是否武力護臺?
美國國防部下月提出年度「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報告,這是川普總統第二任的第一份國防戰略指引,各界高度重視;就在報告提出前,另一個華府民間智庫率先公佈自己的國防戰略,題爲「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符合美國利益」的報告中,有關亞洲駐軍部分,建議撤離駐臺灣的500名軍事人員,與美軍撤退亞太地區,並建議歐洲全面移防等戰略重大調整,引發高度重視。
發表這份報告的智庫「防禦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與川普國安團隊關係密切,讓外界認爲這就是8月出爐的美國「國防戰略」的暖身版。報告認爲,應着重四個優先事項:保衛國土、防止關鍵地區出現競爭對手、將負擔轉移給盟友和夥伴、保護美國經濟安全。
國防部長赫塞斯指示「國防戰略」撰述原則是「確保該部門按照總統和我的意圖運作的最重要的文件」,被指派撰寫的國防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3月在參院提名聽證上說,「我們軍隊沒有能力同時對抗四個對手」,希望在與亞洲、歐洲和中東的盟友合作的同時,推行一項「以中國爲重點的現實戰略」,柯伯吉祖父曾爲中情局長,他在川普第一任的國安會任職,在川普第二任成爲國防政策圈重量級人物。
柯伯吉論點就是川普的觀點,柯伯吉認爲美國無法同時應付太多問題,現階段必須要自俄烏與其他國際事務抽身,專心對付中共崛起,纔是川普與未來美國政府面臨最重大的外交政策挑戰,也是美國國防戰略和軍事規劃的首要關注。柯伯吉認爲臺灣是美中關係的關鍵爆發點,保衛臺灣對美國利益很重要,儘管這不一定是美國的「生存」利益,着重中國崛起與應對之策,同時要包括臺灣問題。他也一直強調,臺灣需要增加自身的國防開支和能力,以阻止中國的進攻,併爲美國及其盟友有效應對贏得時間。
美國是否會保衛臺灣,保衛到種程度?「防禦重點」認爲「美國沒有必要直接保衛臺灣,因爲一個小島不會顯著改變整體權力平衡」,「由於對中開戰代價極高,美國對於任何可能升級情勢的行爲都應謹慎思考甚至避免」,甚至還建議撤出美國在臺的500名教官,原因是不必挑釁中國。
這等於是表示美國不會徹底保衛臺灣,因爲代價太大,「且這樣的戰爭不符合美國核心利益」。這份報告並沒有提及如何讓中國瞭解「侵臺代價太大」,而後打消侵略計劃,反是一提再提要美國去「平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權力」,等於是美國不想扮演阻止中國崛起的角色。
「防禦重點」報告撰稿者是部長赫塞斯之前的資深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及「國防重點」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卡德威今年3月「信號門」(Signal)泄密事件風波後被迫去職,與赫塞斯、次長柯伯吉,關係密切;柯伯吉與卡瓦納兩人的外交國防觀點相似,兩人都主張美國軍事重點要從歐洲中東等地區轉向印太地區,尤其是中國,並要盟友分擔負擔。
在最近美國政府驟然停止運送愛國者飛彈事件中,柯伯吉正是決策者,當時傳出的理由是美國軍火庫減少,重做評估,愛國者飛彈暫停運烏,以防備臨時再有狀況。雖然最後愛國者飛彈恢復運補,此卻讓烏克蘭驚出冷汗,北約成員完全狀況外,都對美國的決策感到不可思議。各方批評,國安政策制定粗糙不堪,不僅對盟友未磋商協調,就連川普本人都不知道,底下人打着「美國優先」旗幟,先斬後奏。
川普除了一再強調「美國優先」政策外,對其他國家乃至全球體系,毫無章法,川普「孤立主義」更是對美國二戰後的全球領導角色,棄之而去;川普上任至今七個月,雖可確定對中國崛起採取遏制政策,但對中政策如何推動,仍還在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