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美國人自信流失 川普政策徒增徬徨

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方興未艾,即使不關心國際地緣戰略競爭的人,也難免被關稅帶動的物價漲跌、經濟興衰所影響。很多人感慨,美國二戰後的自信正加速流失,「美國夢」已不存在;丕優民調(Pew Research)發現,僅36%美國人相信下一代會比自己過得更好,創歷史新低,中國更流行「美國衰弱論」。川普靠振興美國、讓美國再度偉大二度執政,但爭議迭起,能挽回多少國勢和國力,支持或反對者都陷入徬徨,還興起「羨慕」中國的聲音。

美國精英階層近年流行羨慕或倡議學習中國的聲音,社羣平臺或各媒體不乏讚歎中國基建速度、製造業實力,或驚訝於中共專制體制彈性應變及執行的效率,電動車、人工智能等領域,或DeepSeek低成本創新能力,都引發美國人警惕,紐約時報就常拿中國與美國對比,很多企業CEO欽羨中國996制 (每週工作六天,每天從早9時到晚9時)的競爭優勢,馬斯克最常推崇中國產業,代表這類聲音。

有人認爲,川普的「讓美國再度偉大」從背後看,代表美國各方面都不行了,民衆自信心流失,才需要再度偉大。很難否認,美國人自信的三大基石:一,經濟繁榮,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光榮;二,制度信念,民主、自由和機會平等;三,國際領導地位、全球秩序主導者,三者都動搖或面臨挑戰。30多年前的「歷史終結論」,指美式自由民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終極模式,表現的自信如今似已崩塌,被不確定感取代。

美國還是全球最大、最具實力經濟體,卻存在更多焦慮,中產階層工資扣除通膨因素,有走向類似日本失落或停滯的30年之虞;美國貧富差距創歷史新高,年輕人難買房、負債沉重,很多年輕人懷疑數十年來被奉行實踐的「美國夢」已消失,美國在重蹈東亞國家覆轍,下一代多數須靠父母補貼扶持,否則更難實現美國夢。

從制度優勢和國際領導地位,也看到美國人自信流失。兩黨極端分化,政治撕裂與制度信任崩壞,總統行政權不再遵循規範,自認實現政治目標高於一切,想修正DEI (多元、平等和包容的覺醒文化),導致政黨對立和極端化,國會、最高法院信任度都降至20%以下,社會輿論被媒體與社羣兩極化,戾氣充斥,美國人對制度的自我調適修正能力信心下滑。

拜登政府從阿富汗狼狽撤軍,烏克蘭戰事膠着、以巴衝突,美國介入調解能用籌碼或嚇阻力變弱,外交影響力倒退,面對中俄伊朗和北韓、委內瑞拉挑戰,常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多人認爲,美國沒必要再義務擔任世界警察,世界多極發展是自然現象,美國與歐亞盟友常貌合神離、各懷異志,川普很多政策常懷自保自利理念,與「讓美國再度偉大」牴觸。

伴隨這種爭議的是中國影響力擴張,讓美國人感受自己不再是世界唯一超強,社會常浮現羨慕中國聲音。美國產業外移、財政困窘,預算很大部分用在福利、戰事浪費等方面,基建破舊、重建乏力,民生藥品原料或鋼鐵、稀土製品、無人機或其他生產設備等攸關國家安全的產業,都掌握中國手中,既是全球化後的惡果,也是美國30多年來政策誤判所致,兩黨都有責任。

有人推崇中共體制有效率,對中國高鐵、城市建設和產業升級迅速,懷有癡迷或焦慮情緒;也有人拿中國現象來噁心美國政客,認爲中國在創新和運用等領域領先美國,人民勤奮肯拚,但中國體制的結構性弱點正在彰顯,並付出代價,太高估或低估對方,都是危險的錯誤,蘇聯的結局就是殷鑑。

美國的資本、科技、人才和市場底蘊仍深厚,對世界有磁吸能力,就看政策如何揚長避短,川普不要反其道而行,美國也不能被困在過去,本世紀還剩75年,美中誰領風騷,關鍵節點或就在未來幾年內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