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重回美國,瑞幸首店緊貼星巴克,不再走“9.9元”路線
瑞幸再次闖美,在紐約曼哈頓開出兩家門店,後者與星巴克隔街“對壘”。
6月30日,瑞幸咖啡美國首批門店正式開業。
這或將是瑞幸發展歷程上的里程碑式節點:2020年6月29日,其因財務造假風波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停牌交易。時隔五年,瑞幸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回美國,這裡是全球最大咖啡消費市場,也是星巴克的“大本營”。
距離星巴克不到100米
瑞幸闖美,一次性在紐約曼哈頓開出兩家門店。
一家位於百老匯大道755號,緊鄰紐約大學,覆蓋年輕學生羣體;另一家位於第六大道800號,處於帝國大廈商圈,覆蓋商務人羣和遊客。記者注意到,瑞幸第六大道店距離最近的星巴克門店僅隔一條馬路,不到100米,步行距離1分鐘。
正式開業前,瑞幸已通過快閃活動預熱,用戶註冊後能領取一杯免費咖啡,在社交平臺分享內容還可獲得限定禮品。
從產品菜單來看,除了將生椰拿鐵、絲絨拿鐵等經典熱門大單品帶到美國,瑞幸還推出一些當地限定產品。但在定價上,其未延續國內“9.9元”的極致性價比模式。
飲品官方定價在3.45美元/杯至7.95美元/杯,與星巴克相差不大,部分產品甚至賣的更貴。例如,16盎司的冷萃咖啡(cold brew)在瑞幸的價格爲4.95美元,星巴克爲4.75美元。
不過目前,新用戶註冊後可用首杯1.99美元的價格購買,隨後會不定期收到5折或7折券。瑞幸已經是中國最大連鎖咖啡品牌,其進軍紐約的消息迅速吸引了許多當地留學生前去打卡。
談及瑞幸的定價是否具有競爭力,許多網友認爲,不算貴但也談不上多有性價比,“如果沒有優惠的話,我寧願選擇星巴克”“星巴克稍微貴一些,但是可以免費續杯、門店到處都有”。
業內人士認爲,瑞幸大概率不會復刻在國內的高速擴張,極限的低價模式在人力成本上也行不通。
將在海外謹慎擴張
美國是世界上咖啡消費規模最大且最成熟的市場。
根據全美咖啡協會(NCA)最新估算的數據,美國成年人每年人均咖啡飲用量達729.2杯,相當於人均一天兩杯。作爲對比,《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人均年飲用咖啡杯數爲22.4杯。
未來,瑞幸要在這裡與星巴克正面競爭。
據第三方數據,截至6月2日,星巴克在全美門店總數超1.7萬家,其中紐約門店超760家,有絕對的規模優勢。成熟的消費市場早已吸引諸多品牌紮根,主打性價比的Dunkin'Donuts在美國門店數量已接近一萬家。
瑞幸管理層在去年11月底的業績會上表示,“考慮到美國市場成熟且競爭激烈,我們在執行市場拓展戰略時將審慎決策”。
瑞幸的出海之路一直走的較爲謹慎。
2023年3月底,瑞幸內地門店已超9000家,纔在新加坡開出第一家海外門店,在此之前不少茶飲品牌已出海多個國家。
對於出海目的地的選擇,瑞幸今年才把海外版圖從新加坡擴張到馬來西亞和美國。截至第一季度末,其在新加坡門店已增至57家,不過仍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消費品牌出海之路道阻且長,瑞幸在國內超兩萬家門店的成功運營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海外市場的消費習慣與國內有諸多不同,想要站穩腳跟仍面臨諸多挑戰。
以其出海新加坡的歷程爲例,當地實行飲料分級制度,需要根據產品的糖分、飽和脂肪含量等數據標註ABCD四個分級,健康程度依此遞減。
瑞幸許多產品迎合國人喜甜的口感偏好,把咖啡做的像奶茶,而根據新加坡的制度,其生椰拿鐵、生椰絲絨拿鐵、隕石絲絨拿鐵等熱門單品曾被評爲D級;橙C美式、厚乳拿鐵被評爲C級。
2025年是瑞幸出海以來動作最多的一年,公司聯合創始人郭謹一在4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計劃“採用靈活、因地制宜的模式”,穩步拓展海外業務。
是否重返納斯達克
5年前因財務造假風波被迫退市後,瑞幸一直在美國粉單市場交易。
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瑞幸實現營收88.65億元,同比增長41.2%;淨利潤爲5.2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0.8億元相比,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隨着業績走高,瑞幸在粉單市場股價取得了不錯的增長,7月1日,其正式宣佈進軍美國市場的第二天,其股價以39.98美元收盤,創歷史新高。
在經歷了高管團隊大換血、產品口碑和業績的逆轉後,瑞幸是否會重返納斯達克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郭謹一曾明確表示,瑞幸會持續關注美國資本市場的動態,公司當前階段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堅定執行既定的業務戰略,“暫無重返納斯達克的時間表”。
不過,瑞幸4月底經歷了一項重大人事變動。
郭謹一不再擔任董事長,但將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及董事;新董事長的位置,將由公司目前最大股東——大鉦資本的董事長黎輝接任。
黎輝有非常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其曾任華平投資亞太區總裁,主導投資了藥明康德、中通快遞等知名企業;並推動神州租車、神州優車的擴張、融資和上市。
如今瑞幸門店已經開到美國,資本層面是否會作出變更,再成懸念。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