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個月融資餘額再破1.9萬億,四大重要數據看A股行情再起

財聯社7月23日訊(記者 王晨)A股市場正迎來一輪強勁的升溫信號。

上證指數以五連陽的穩健走勢持續領跑,7月22日收盤報3581.86點,不僅刷新年內高點紀錄,更讓市場看到突破去年10月階段性高點的可能性。

一是成交額來到1.93萬億。市場信心的顯著回暖不僅體現在指數的持續攀升上,更直觀地反映在量能的急劇放大之中。昨日A股全市場成交額升至1.93萬億元人民幣,較前一日大幅放量2015億元,創下自3月7日以來的新高。

二是反映增量資金入場積極性的成交股數達到1518億股。市值換手率攀升至4.45%,均釋放出市場活躍度實質性提升的明確信號。

三是南向資金持續活躍。7月22日買賣總額高達1628.32億港元,實現淨買入27.17億港元,這是本月連續第二個交易日總額突破1600億港元大關。

四被視爲市場情緒“放大器”的槓桿資金信心快速回升。截至7月21日,A股融資餘額突破1.90萬億元,爲4月初以來首次重返該關鍵點位。7月21日單日融資買入額達1776.88億元,創下3月中旬以來新高,且融資買入額佔A股總成交的比例時隔四個月再次突破10%這一關鍵閾值,達到10.29%,歷史經驗顯示此信號常預示階段性行情的啓動。

亮點一:指數逼近階段高點

上證指數的五連陽走勢成爲近期市場的核心亮點。從技術面來看,單日漲幅雖未出現爆發式增長,但連續的正向反饋不斷積累市場信心。3581.86點的收盤點位,不僅創下年內新高,更讓市場看到突破去年10月階段性高點的可能性。

2024年10月8日的3674.40點,是過去一年多來的階段性峰值,此後市場經歷了近半年的調整。如今,指數在短短五個交易日內從3400點附近快速攀升至3580點上方,背後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宏觀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預喜比例提升、政策面釋放穩增長信號等,都爲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

從個股表現來看,7月22日2540家上漲個股覆蓋了全市場近50%的公司,7月21日更是有4005家上漲覆蓋市場75%,說明做多情緒已從少數板塊向全市場擴散。

亮點二:成交顯著放量

7月22日,市場全天震盪走高,三大指數盤中均創年內新高,Wind數據顯示,A股全市場全天成交額1.93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015億,成交股數1518億,市場換手率4.45%。距離上一次(3月6日)A股成交額突破1.9萬億這一數值已超四個月。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A股僅有10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1.9萬億元,其中8個集中在2月份,1個在3月份,而7月22日成爲4月以來的首次。這意味着,經過二季度的調整蓄勢後,市場流動性正在重新迴歸高位。2月份的高成交主要源於年初“開門紅”效應,而此次放量則更多與基本面改善帶來的增量資金入場相關,性質更爲紮實。

成交股數的表現同樣亮眼。1518.21億股的成交規模,成爲今年以來第三個突破1500億股的交易日,前兩次分別是2月21日的1522.68億股和4月9日的1578.01億股。此次在指數持續上行過程中出現的放量,反映出增量資金正在積極入場。

昨日市值換手率4.45%同樣傳遞出積極信號。今年以來,共有16個交易日的市值換手率超過這一數值,其中11個集中在2月份,2個交易日在3月份,3個交易日在4月份。

作爲衡量市場交易活躍度的核心指標,換手率的提升意味着資金週轉效率提高,市場流動性增強。從歷史規律看,當市值換手率穩定在4%以上時,往往對應着市場的階段性活躍期,賺錢效應也會隨之提升。

亮點三:南向資金連續活躍

在A股市場升溫的同時,南向資金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7月22日,南向資金買賣總額達1628.32億港元,實現淨買入27.17億港元,這是本月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買賣總額突破1600億港元。

從全年數據來看,南向資金單日買賣總額超1600億港元的交易日共有16個,分佈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2月7個、3月1個、4月4個、6月1個、7月3個。這一變化軌跡與A股市場的運行節奏高度吻合,反映出內地資金在跨市場配置時的聯動性。

7月以來,南向資金的活躍個股名單透露出清晰的投資邏輯。7月前十大活躍個股分別是東方電氣(43.74億)、華鑫水泥(34.89億)、騰訊控股(26.47億)、中芯國際(25.90億)、阿里巴巴(24.71億)、中國龍工(24.54億)、國泰君安國際(23.99億)、美團(21.74億)、建設銀行(20.29億)、中國人壽(19.19億)。行業覆蓋工業、金融業、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幾大領域。

這一佈局既體現了對港股市場低估值金融股的長期配置,也反映出對與內地經濟週期密切相關的工業股的短期看好,同時緊跟互聯網科技等成長賽道的龍頭企業。

亮點四:槓桿資金信心回升

槓桿資金的動向往往是市場情緒的“晴雨表”。截至7月21日,A股融資餘額達到1.90萬億元,這是自4月3日以來的首次突破,標誌着槓桿資金對市場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復。

從全年數據看,融資餘額突破1.9萬億元的交易日共有22個,其中3月份多達17個,2月和4月各2個,7月目前僅有1個。這一變化反映出槓桿資金的謹慎態度正在逐步轉變:3月份的高融資餘額更多是對年初市場行情的慣性延續,而7月的突破則是在經歷了二季度調整後的主動加倉,背後是對市場前景的重新評估。

7月22日,單日融資買入額達1776.88億元,這是自3月10日以來首次突破1700億元。今年以來,單日融資買入額超1700億元的交易日共有20個,主要集中在2月和3月,7月目前有2個(7月11日和7月22日)。短短半個多月內兩次出現高融資買入,顯示出槓桿資金的入場節奏正在加快。

更具標誌性的是融資買入額佔A股成交額的比例達到10.29%,這是自3月7日以來的首次突破10%。Wind數據顯示,今年僅有12個交易日這一比例超過10%,其中10個在2月份。從市場規律看,當融資交易佔比持續高於10%時,往往伴隨着市場階段性行情的啓動,2024年9月27到10月8日就一度超過10%。

從行業分佈看,7月以來融資資金的流向高度集中:信息技術行業以6115億元的融資買入額位居榜首,工業行業4004億元、材料行業2817億元、金融行業1739億元、醫療保健14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