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宴“瘦身”記:臨高和舍鎮移風易俗深耕文明沃土

人民網臨高8月4日電(枉源) 這幾天,臨高縣和舍鎮郭賽堅家中傳來喜訊 —— 他的兒子憑藉 628 分的優異成績,成功考上了大學。擱在從前,這樣的喜事定要鞭炮齊鳴、賓客盈門、流水席開上幾十桌方顯喜慶……可這一次,郭家人卻做了決定:將喜悅收進溫馨的小範圍家庭聚餐中,只邀至親好友與同窗數人。“孩子自己也很支持,”郭賽堅樸實的話語裡透着實在,“這樣挺好,不鋪張,情誼一樣真。”

郭家的選擇,正是臨高縣移風易俗實驗性項目在升學季取得積極成效的生動體現。該項目倡導的簡約務實新風尚,正通過這樣一個個具體案例,逐步改變着當地大操大辦的升學宴舊習,爲鄉村文明建設注入了鮮活動力。

源頭疏導:以 “精準滴灌” 促觀念之變

針對高考升學後可能出現的宴請攀比現象,臨高縣和舍鎮將規範"升學宴"作爲推動移風易俗的切入點,通過"抓早抓小、源頭引導"的方式逐步改變陳規陋習。

在鋪仔村,“十桌紅線”絕非一紙空文。村黨支部書記、紅白理事會會長王友誼對此深有體會。

紅白理事會這支“文明先鋒隊”率先行動。高考成績放榜前,理事會成員化身“新風信使”,帶着倡議書深入全鎮143戶高考學子家庭,開展全覆蓋的“敲門行動”。他們既講道理——剖析大操大辦帶來的經濟負擔與攀比危害,又動真情——分享“喜事簡辦、情誼不減”的身邊案例。

汗水浸潤鄉間路,觀念轉變悄發生。據統計,143戶家庭中,40戶主動將慶祝規模壓縮至至親範圍,35戶直接取消宴請,以樸素方式分享喜悅。這場“潤物無聲”的疏導,讓“簡辦不寒磣、真情更珍貴”的理念深植民心。

機制護航:以 “剛性約束” 築新風之基

移風易俗的長效推進,離不開制度約束與村民自治的雙向發力。和舍鎮以 “機制護航”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鋪仔村的 “十桌紅線” 便是生動實踐。

自 2022 年紅白理事會成立以來,鋪仔村便將婚喪嫁娶規範納入核心職責,尤其對黨員、村小組長等“關鍵少數”提出硬要求:家中辦事必須提前報備規模、桌數、標準,獲批後方可操辦。39名黨員(含3名流動黨員)與16位理事會成員帶頭承諾、以身作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原計劃爲孫輩大辦婚禮,經理事會多次溝通後主動壓縮規模,爲全村樹起標杆。

“紅線” 之外,是民心的釋放。曾被 “人情債” 壓得喘不過氣的村民感慨:“以前暑假趕酒席、送禮金像流水,現在大家辦得簡單,負擔輕了,祝福反而更真。” 制度的剛性約束與柔性引導相結合,既劃清了邊界,更卸下了枷鎖,讓 “簡辦喜事” 成爲共識。

鄉風蝶變:以 “文明浸潤” 繪振興之景

從升學宴 “瘦身” 到鄉村風貌煥新,和舍鎮的移風易俗實踐,正推動鄉風民風與治理效能的雙重升級。

走進鋪仔村,駐村工作隊員袁映海勾勒出清晰的 “變遷圖”:婚喪嫁娶的攀比浪費大幅減少,酗酒滋事、聚衆賭博幾近絕跡;動輒數十桌的壽宴迴歸家庭溫馨,“紅包攀比” 習俗基本消失。更顯著的是安全感的躍升 ——“現在村裡治安好到晚上不閂門,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爲守護文明根基,和舍鎮還聚焦未成年人成長,開展 “護苗” 專項行動。執法力量與商戶簽訂禁售香菸、禁留未成年人承諾書,勸返50餘名曠課學生,查扣未成年人違規騎行的電動車30餘輛,並安排26人次接受批評教育與心理疏導,同步通過農家書屋常態化組織閱讀、科普等活動,讓健康種子潛移默化生根。

這場深刻的鄉風變革,正爲和舍鎮的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如今在和舍,奢侈浪費等陋習少了,厲行節約的新事多了;遇事搞攀比、講排場、比闊氣的少了,倡導綠色、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一股新風正氣正在這裡匯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