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移風易俗譜新篇 文明鄉風潤人心

“近年來,民權縣以鄉村振興戰略爲統領,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精神引擎’,通過多元宣傳、典型引領、制度創新,持續深化移風易俗,不斷激活鄉村發展的精神動力。”3月28日,全省文明鄉風建設現場推進會豫東片區會議在民權召開,該縣縣委宣傳部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民權縣的典型經驗。

多元宣教強根基 廣泛凝聚文明共識

民權縣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將地方特色曲藝與移風易俗主題深度融合,打造“移風易俗曲藝小舞臺”,創編《天價彩禮》《三個媳婦爭婆婆》《退彩禮》等文藝精品,以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文明理念,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們組建“婚嫁新風進萬家”宣講團,從全縣選拔50名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走村入戶開展常態化宣講390多場,覆蓋羣衆9.6萬人次,推動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孝老愛親等觀念深入人心。創新開展“文明實踐集市百村行”暨“文明實踐進萬家”活動,聯動縣司法局、衛生健康委等19個部門,通過文藝表演、知識講座、便民服務等形式,將理論宣講、文化服務、科普教育送到羣衆家門口。2024年以來,共舉辦活動37場,服務羣衆1.8萬餘人,真正讓文明實踐“活”起來、羣衆生活“美”起來。同時,民權還利用縣融媒體平臺開設專題專欄,編髮好人事蹟、活動動態等260餘篇。在文化廣場、街道社區設立宣傳文化牆,結合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發佈禁燃禁放、文明祭掃倡議。通過“文明民權”微信公衆號、短視頻等新媒體矩陣,構建全方位宣傳網絡,營造了濃厚文明氛圍。

典型引領樹標杆 大力培育時代新風

民權縣深入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全面助力和美鄉村建設,目前已創建全國文明村鎮4個、省級文明村鎮6個,建成鄉風文明示範街25條和鄉風文明廣場、遊園等130個。該縣堅持把移風易俗納入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和文明家庭選樹的重要標準,培育樹立羣衆可學可及的先進典型,在縣、鄉、村健身廣場、遊園等處設立事蹟宣傳欄,打造了龍塘鎮好人文化一條街、褚廟鄉道德模範廣場等一批鄉風文明宣傳陣地,讓羣衆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榜樣力量。截至目前,全縣共選樹“鄉村光榮榜”典型39699名,5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7人榮登河南省“鄉村光榮榜”。王橋鎮麻花莊村創新實踐《正“三風”去陋習 新時代實踐新文明》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年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成爲全省兩個推介典型案例之一。褚廟鄉孫坡樓村建成了能容納500人的紅白理事服務大廳“新風苑”,優化了紅白事服務流程和簡辦制度,方便了羣衆、節省了開支。《“新風苑”裡起新風》典型做法作爲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先後被中國文明網、《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及省內各大媒體報道,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

制度創新強保障 持續激發治理活力

民權縣充分發揮“一約五會”立良俗、破陋習、扶正氣作用,推動542個村(社區)修訂村規民約,明確婚喪簡辦標準,讓廣大村民“依規而治”“依約促行”,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與約束。嚴格落實黨員幹部操辦婚喪事報備制度,發揮表率作用,引領社會風尚。縣文明辦會同民政、教育、交通等多部門及社會商家推出系列禮遇機制,通過送祝福、免費婚車、免費乘車、減免學費、優先就業、消費折扣等措施,讓踐行鄉風文明的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回饋。設立移風易俗義務監督員,開展“文明積分制”活動,將簡辦紅白事、參與志願服務納入積分兌換體系,激發羣衆內生動力。成立“公益紅娘爲愛牽線”免費徵婚交友平臺,招募公益紅娘130多名,累計爲800多名適齡青年提供婚戀交友、婚前輔導、婚姻關係調適、情感疏導“一站式”婚戀服務,引導羣衆樹立健康向上的婚戀觀、家庭觀。2024年,省委宣傳部在《河南宣傳》中刊發推介了“民權免費徵婚交友平臺”和“婚嫁新風進萬家”文明實踐活動經驗做法。

商丘日報融媒體記者 閆鵬亮

來源:商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