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白事“一碗菜” 節省兩萬塊
(原標題: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白事“一碗菜” 節省兩萬塊)
“大夥兒都忙活一上午了,來吃碗菜先歇會兒吧。”5月9日中午,一場葬禮上,肥城市安駕莊鎮張家埠村黨支部書記張敬正忙着招呼客人。
“早些年村裡辦喪事,主家都講究個場面,每桌的菜餚數量在11到15個不等,每桌的開銷至少500元,這樣算來整場喪事的花費少說也得兩三萬元。”張敬說道。
作爲村裡的長者,今年77歲的張慶濤說,多年前,有的村民爲了面子風光大辦喪事,有的家庭爲此背上經濟債和人情賬。逝者葬禮變成生者負擔,陳規陋習成爲緊箍農村羣衆的一道難題。
從十人一桌的“大席”,到一人一碗的燴菜。從東借西湊辦喪事,到厚養薄葬待老人,小小的“一碗菜”,成爲當地破除殯俗陋習的“利器”。
“現在,我們村辦理白事都是一人一碗菜,菜品很簡單,一般是普通的肉和菜燉一燉,一碗10多元,饅頭隨便吃,提倡不用菸酒。”張敬說。
在當地,像這樣喪事簡辦的村莊還有很多。“我們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幫忙爲村民操辦紅白喜事,既省事又省錢。”馮家樓村黨支部書記李會介紹,“一碗菜”已成爲當地人的習慣和共識。
然而,“一碗菜”推行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波折。當時,村民們怕親朋好友說小氣,落個不孝的名聲。也有部分村民,無法一下子接受這項改革,李會便帶領村“兩委”走街串巷挨家勸說,做了不少努力。
正是在那一年,村裡的老黨員馮成田的老伴去世,他帶頭爲老伴舉行“薄葬”,一共花費不到萬元。馮成田用行動說服了許多村民。從那以後,村裡的喪事都是以此爲樣本,一人一碗菜簡約辦理,爲村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
針對喪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安駕莊鎮組織多個調研組,先後赴全鎮70餘個村莊走訪羣衆,先後制定十條“硬核”標準,形成工作意見,詳細規定喪葬用餐標準。
現在,“喪事一碗菜”在安駕莊鎮71個行政村已實現全覆蓋、常態化,喪事操辦流程全部實現了標準化、規範化。安駕莊鎮是肥城市面積最大的鄉鎮,有71個行政村、8.9萬人。據安駕莊鎮民政部門統計,喪事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每年可減輕羣衆負擔約300萬元。
(大衆新聞·大衆日報記者 王洪濤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