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人才大盤點》生技育才大作戰 尋找下位接班人

圖/美聯社

生技人才不足的解決方案

前言:生技製藥產業1970年代曾進入黃金世代,1993年至2003年也吸引一波美國生技大咖回臺投資,只是大環境對新藥產業的知識不足,導致這些遠來的大和尚化緣不成,還傷痕累累,徒留遺憾。這也讓生技人才的青黃不接一直都是嚴重的問題,如何快速搭起「培育人才」的橋樑已成當務之急。

中研院前院長翁啓惠很早就看到生技人才斷層的問題,他在2013年新藥產業正蓬勃,資本市場活絡時,就結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臺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和已故的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潤惠董事長許照惠等人捐助3億元成立臺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主旨是以培養生技醫藥人才和智財權保護和技術移轉爲目標。

TBF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人才培育計劃,包括在學研機構設置講座教授、補助研究計劃和出國進修等;其中,學術講座的設置更打破傳統模式,由基金會提供講座每位2,500萬元研究經費,以每年250萬元發給,爲期十年,該基金會迄今已培養超過500位優秀人才。

TBF董事長楊泮池認爲,新藥研發是生技產業的根,人才培育,讓生技醫藥轉譯,真正落地商品化幫助病人,進到產業才能讓臺灣經濟上來,不是研發了放在圖書館。全球生醫科技發展快速,臺灣須加快投入前瞻研究的步伐,除了政府長期對生技產業的支持之外,企業界也有責任加強紮根於生醫領域的基礎研究。

爲了培養人才,TBF自2021起在鑽石生技投資與臺新金控的捐助下,再成立臺灣醫學界獎金最高的「吳火獅醫學獎」,每位提供210萬元獎金,以此鼓勵50歲以下傑出年輕醫學菁英,並紀念吳火獅對臺灣經濟發展及醫療教育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