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企業上市進程提速:半月內3家公司啓動IPO,多款可回收火箭年底前首飛
財聯社8月13日訊(記者郭鬆嶠)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再迎IPO新動態,繼藍箭航天和屹信航天之後,又一家民營航天公司正式啓動上市程序。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中科宇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宇航”)於2025年8月12日在廣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機構爲國泰海通證券。
在商業航天企業加速擁抱資本市場的同時,行業技術攻堅也進入關鍵階段。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中國商業航天年內將迎來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飛,包括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二號、中科宇航的力箭二號、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三號。
商業航天公司密集闖關A股IPO
中科宇航成立於2018年12月,註冊資本爲3.6億元。2024年、2025年,中科宇航連續上榜胡潤研究院發佈的《全球獨角獸榜》,系廣東省首家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
據公開資料,中科宇航成立以來已完成了約8輪融資。其中,公司在2023年4月完成6億元C輪融資,由廣州產投領投。去年4月,公司宣佈完成C+輪融資,融資額6000萬元,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銀河投資等。據媒體報道,中科宇航當時的估值便已經有100億元。
不只是中科宇航,近期,接連兩家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啓動IPO輔導,分別是民營火箭頭部企業藍箭航天和衛星通信領域龍頭企業屹信航天。
7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已啓動上市輔導,擬在科創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8月1日,證監會網站顯示,屹信航天在江蘇證監局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爲民生證券。
公開資料顯示,屹信航天由行業內頂尖的微波通信專業科研技術人員和高校團隊聯合創立。作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屹信航天成立7年來,深耕衛星物聯網載荷的研發與製造,專注基於新器件應用、新算法攻關、新工藝開發的創新思路,在保證可靠性的基礎上,實現衛星載荷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設計。
事實上,商業航天領域此前上市公司或衝刺IPO的公司較少。
這也源於商業航天行業自身特性。
商業航天作爲典型的技術與資本雙密集型產業,其研發週期尤爲漫長,特別是在運載火箭領域。由於技術驗證存在較高風險,若關鍵試驗失利,企業可能面臨前期投入全部沉沒的風險。這種行業特性導致相關企業普遍存在盈利週期延後的現象,往往難以滿足傳統上市標準中對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的要求。
據財聯社記者觀察,今年以來,商業航天領域在資本市場呈現回暖態勢,多家企業加快推進IPO步伐。這既得益於行業技術積累和商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也與近期出臺的多項產業扶持政策密切相關。
今年6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設置科創成長層爲抓手,重啓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並擴大適用範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上市。
財聯社記者此前也在中國航天大會採訪中瞭解到,除藍箭航天、屹信航天兩家企業外,亦有多家商業航天公司正準備IPO。
事實上,商業航天公司上市之路並非始於今年。星際榮耀在2020年12月便完成了證監會上市輔導備案,並於今年7月披露了第二十期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
多款可回收火箭年底前首飛
在商業航天企業加速擁抱資本市場的同時,行業技術攻堅也進入關鍵階段。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中國商業航天年內將迎來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飛,包括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二號、中科宇航的力箭二號、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三號。
但受限於供應鏈協同和發射場資源等客觀因素,各家公司的首飛時間仍有待進一步確認,但每家公司均在加快備戰。
今年6月20日,朱雀三號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順利完成一級動力系統試車,標誌着朱雀三號運載火箭研製進展順利,即將進入首飛準備階段。
星河動力8月12日宣佈,於近期完成了穀神星二號運載火箭的多項關鍵地面試驗,包括電氣系統綜合匹配試驗、控制系統半實物仿真試驗、軌姿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一級發動機聯合試車、二級發動機聯合試車、整流罩靜力試驗、整流罩分離試驗以及發射車與火箭合練試驗等。穀神星二號運載火箭首飛進入倒計時,首飛將搭載6顆商業衛星和2個不分離載荷,總載荷超過1噸。
中科宇航研製的“力箭二號”運載火箭也有望在9月首飛。中科宇航此前曾表示,隨着力箭二號首飛進入倒計時,未來該型號不僅是星座大規模組網發射和空間站低成本貨運的主力火箭,更將進一步降低中國空間站貨物運輸成本。
星際榮耀動向也同樣值得關注,該公司已經投產3發雙曲線三號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預計於2025年年底前後完成首次“入軌 + 海上回收”飛行試驗。
近期,萬噸級運載火箭回收船“星際歸航”號在長江揚州江都段下水,“星際歸航”號是我國首艘、世界第五艘海上運載火箭回收船,標誌着我國成爲全球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運載火箭回收船的國家,未來亦可兼容多型中大型重複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任務。
星際榮耀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作爲星際榮耀中大型液氧甲烷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雙曲線三號(代號SQX-3)的黃金搭檔,“星際歸航”號長約100米,寬約42米,回收甲板面積40米×60米,足以穩穩托住凱旋的一子級火箭。17000噸的排水量,DP2級動力定位系統加持,讓它能在四級海況下精準捕獲,五級海況中穩健航行,具備回收點靈活,安全性高等特點。
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酒泉發射工位(一期)已於近期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該公司隨即完成了天龍三號1:1比例模型箭與發射設備的聯合起豎合練試驗,模擬了箭體起豎發射全流程。
“今年對衆多商業火箭公司而言,是關鍵的一年,也是行業分層、市場區分度顯現的一年。”中國宇航學會成員、資深航天博主神仙號船長白國龍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藍箭航天、中科宇航、星河動力、天兵科技等多家商業火箭公司和航天國家隊都有計劃在今年進行新火箭型號首飛,其中不乏中大型可重複使用火箭,這些火箭若試飛成功,標誌着中國在進入空間能力上有了質的提升,與世界一流航天強國縮小了技術差距,也爲加速中國衛星互聯網組網進程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