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實現盈利 思格新能源闖關港股IPO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張海妮

近期,新能源儲能領域的新秀——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格新能源)正在闖關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

思格新能源的發展較爲迅猛。

按照招股書(申報稿),從2024年前三季度的出貨量來看,成立於2022年5月的思格新能源已成爲最大的可堆疊分佈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企業,總出貨量爲231兆瓦時,市場份額達到24.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5年2月,思格新能源創始人許映童和公司高管張先淼分別獲授87.46萬股和29.15萬股股份,授予價格爲1元/股。

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

思格新能源的主要產品爲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SigenStor,佔公司總收入的90%以上。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思格新能源的收入分別爲0元、5830萬元和7億元;分別虧損7618.70萬元、3.73億元和5335.4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思格新能源的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分別高達87.8%和91.7%,其中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分別達到72.6%和65.1%。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主要提供光伏發電及儲能系統設備的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航新能)A股IPO近日獲批註冊。

首航新能在招股書(註冊稿)中表示,2022年度,由於烏克蘭危機給歐洲帶來的能源供給衝擊疊加全球通貨膨脹的影響,拉動了國內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相關產品出口;2023年下半年以來,隨着烏克蘭危機影響趨緩,歐洲天然氣供應量、儲存量逐漸回升,歐洲主要國家電力價格有所下降,使得居民及工商業儲能市場需求有所放緩。

“歐洲等地區能源供需變動使得電力等能源價格大幅度下跌或下游市場需求飽和等行業不利影響因素出現,可能導致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減少。”首航新能表示。

爲何思格新能源能在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大幅增長?

遞表當月授予高管股份

思格新能源的創始人許映童頗有來頭,他1999年加入華爲,先後擔任無線產品的PDT經理、無線軟件平臺部長、華爲無線杭州研究所所長、華爲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及昇騰人工智能計算業務總裁等職務,總共在華爲工作23年。許映童還自2023年5月起擔任通威股份的獨立董事。

此外,包括張先淼在內的多位高管也有曾在華爲工作的履歷。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就在遞表港交所的2025年2月,爲表彰及獎勵許映童和張先淼對集團成長及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思格新能源採取了高管激勵計劃,分別向許映童和張先淼授予87.46萬股和29.15萬股股份,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5%,而股份授予價格僅爲1元/股。

記者注意到,招股書(申報稿)顯示的關聯交易中,截至2023年末和2024年9月末,思格新能源與關聯方存在大量的未償還結餘,主要是非貿易類的其他應收款項,金額分別爲1.79億元和3.23億元。

上述“其他應收款項”具體是由什麼事項產生?對於本文涉及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2025年2月27日向思格新能源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記者隨後在2月28日多次致電思格新能源,但其電話未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