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些街鎮主動作爲 讓基層營商環境溫暖可感

有事好商量 服務一站式

街鎮主動作爲讓基層營商環境溫暖可感

普陀區泰山人民坊開業以來,煙火氣在社區升騰。孫北北面包店店長俞鍾其說:“越來越多周邊居民愛上社區麪包房,店內銷售額穩步增長。”

楊浦區五角場大學路市集持續精細化外擺位管理。“一勺米飯”冰激凌店店主張汗樂說:“街區吸引年輕客羣紛至沓來,門店開業以來火爆程度遠超預期。”

昨天,記者隨“政府開放月”採訪活動行走上海城市街頭。感受街區活力躍動、煙火氣升騰之餘,聽到多位小微企業經營者表示基層營商環境溫暖可感。

共議共治

在泰山人民坊,一場居民建議徵集會正在進行。居民代表、企業商戶與有關部門圍坐一堂,協商共議正熱烈。

“社區道路如何增設自行車位?”“餐飲店菜品能否減少油鹽糖?”居民代表對社區工作爭相提意見,有關部門與企業商戶現場給迴應:“增設自行車位正在研究”“菜品口味考慮適當調整”。

以人字形道路構建的泰山人民坊,共議、共建、共築、共融理念貫穿始終。宜川路街道黨羣服務中心主任、泰山人民坊黨羣服務中心負責人朱宇芳說,商居共融,是泰山人民坊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建設人民坊是周邊幾個老舊小區居民的共同期待。說起泰山片區,阿姨爺叔們有一肚子話,“環境髒亂差,散步只能到小區外”“買菜不方便,要兜一個大圈子”“道路擁擠,走路都怕被車撞”。人民坊項目建設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分擔模式,實實在在滿足了居民的共同期待。

另一方面,商戶的經營也依賴周邊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俞鍾其說:“社區麪包房,天然與社區居民共生。”因此,孫北北面包店在人民坊項目建設之初就深度參與其中。

在五角場大學路市集,外擺位的設置也曾矛盾頻發,商戶們任意擺放、無序競爭。共議共治,有事好商量,商戶代表、居民代表、有關部門與運營方瑞安創智天地坐到了一起,共同探討出一份《大學路街區沿街外擺位管理規範(試行)》。今年,這份規範進一步細化,形成“一路一方案、一店一規範”的行爲準則。

街鎮增能

街鎮解決企業訴求更有力,中小微經營主體感受更溫暖。

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大學路街區黨支部書記潘佳瑋介紹,大學路限時步行街啓動兩年來,舉辦了“KIC知識藝術節”“減碳嘉年華”“馬路生活節”等近90場主題活動。火爆客流和豐富內容的背後,是街道不斷優化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效能的創新努力。

爲解決企業辦理活動需頻繁跑腿的問題,街道整合各職能科室,會同公安、消防等部門,建立“一門受理”聯服機制,打造爲企服務“快車道”。通過線上快捷申請和線下多部門聯審,實現企業“只跑一次”——既守牢安全底線,又讓企業放開手腳辦活動、促消費。

“週週有亮點、月月有爆點”的沉浸式體驗,激發了企業、高校等多元主體的共創熱情,也吸引廣大市民遊客紛至沓來。兩年多來,超千萬客流量轉化爲限時步行街2.9億元銷售額,其中單個週末客流峰值達13萬人次,客流與消費額屢創新高。

泰山人民坊項目的建設,也來自一場自下而上的“街鎮吹哨、部門報到”。普陀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唐偉軍說,在項目規劃階段,街道“吹哨”後,規資、發改、市場監管等各部門立即參與進來,配合項目實現高效落地。他說:“泰山人民坊項目中,營商環境工作最難的是協調多方主體的利益訴求,實現各方都滿意的結局。”因此,提升基層營商環境,很大程度上要靠街鎮發揮主動性,結合自身特色和稟賦,達成市場主體滿意、居民羣衆得實惠的雙贏局面。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