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以科技創新爲紐帶 構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
8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陝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白崇軍,省科技廳科技人才處、外國專家服務處處長馬玲,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劉磊出席,專題介紹陝西科技創新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與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築平臺:打造跨境合作強引擎
陝西以建設高能級科技合作平臺爲核心,構建覆蓋多領域的國際聯合實驗室與海外示範園區。白崇軍介紹,目前已建設3家國家級、15家省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並與37個國家49個機構開展合作。近三年取得44項國際領先技術,孵化企業6家,技術成果轉讓30項。在農業領域,陝西支持楊淩示範區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建設12個海外科技示範園區,輻射超3000萬畝。例如,中吉蘋果示範園預計使當地畝產提高300公斤以上,“實現了中國種苗、設備、技術的示範推廣”。
此外,白羅斯國家科學院中國分院已於今年6月在陝揭牌。白崇軍指出,該平臺將“搭建開放的交流合作平臺和高水平專家交流機制,促進人才培養、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的互利合作”,進一步推動中白科技合作走向深入。
促項目:深化區域協作與成果轉化
陝西通過國家級、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支持創新主體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聯合攻關。白崇軍提到,“十四五”期間,陝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施國家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30項,省級項目370項。例如,西安交通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攻克高溫鋰電池技術難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意大利特倫託開發的高效微波無線傳能技術入選“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在區域合作方面,陝西重點推進與港澳、中亞的項目落地。劉磊表示,陝西將“認真落實阿斯塔納宣言提出的‘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重要倡議”。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哈薩克斯坦推廣糧油作物良種,隆基樂葉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光伏技術合作,一批醫療企業在中亞推動創新療法本土化應用,形成互利共贏合作新模式。
強交流:廣納英才促融合發展
陝西堅持將人才作爲科技開放合作的核心要素,持續優化引智環境,加強科技人文交流。馬玲介紹,陝西通過“秦創原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專項”幫助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57名,目前全省持有效工作許可外國人3500餘人,其中高端人才佔比約20%。她表示:“我們歡迎更多外國朋友來陝工作、投資創業”,並強調將“持續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提升陝西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陝西還依託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爲“一帶一路”國家培訓農業技術人員2600餘名;舉辦中國—中亞綠色能源院士論壇、中國—獨聯體鈦科技周等高層次活動。馬玲指出,陝西通過外國專家書屋、聯誼活動等“幫助外國專家瞭解中國、瞭解陝西,傳播陝西好聲音”,有效促進科技人才互動與情感認同。陝西以科技創新爲紐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平臺構建、項目推動與人才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未來,陝西將繼續錨定科技強省目標,拓展合作空間,推動更多務實成果落地,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陝西力量。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秦峰|盛麗萍 韓博軒)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