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商南縣:全力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
來源:環球網
今年以來,商南縣整合行業資源力量,挖掘行業發展潛力,持續優化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效能,全面拓寬就業渠道,嚴格落實就業政策,着力提升就業質量,加強引導促進就業,千方百計增加羣衆收入,全力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
商南縣通過抓項目促進就業、解難題帶動就業、激活力推動就業。圍繞全縣重點項目、民生項目、以工代賑項目、鄉村振興項目的實施,優先使用本地羣衆,加大就業崗位挖潛擴容。依託零工市場、社區工廠、零工驛站等平臺,加大就業供需推介,促進羣衆就近就地就業。相關部門主動深入企業紓困解難,幫助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釋放產能、全員上崗,吸納更多羣衆就業。加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支持商場、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釋放消費潛能,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相對寬鬆的就業環境。按照“鎮監測、村建檔”的思路,建立就業動態管理臺賬,做到勞動力底數清、就業創業信息準、技能需求情況明。用好用足減稅降費、穩崗返還、擔保貸款、資金補貼、金融支持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企業穩崗用人,最大程度釋放政策效應。積極聯繫在外務工人員,加快兌現轉移就業交通補貼,實現“應補盡補”。對“零就業戶”“就業不穩定戶”“收入不達標戶”,加大排查力度,確保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1人就業。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規模,做好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工作,配合實施好“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深入挖掘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紮實做好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鼓勵畢大學生業生到企業就業,相關部門主動聯繫用人單位,做好崗位需求、畢業生求職意願調查,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支持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落實穩崗返還、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政策,推動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做好就業服務保障,發揮就業見習“蓄水池”“緩衝帶”作用,推進見習基地認定工作,多形式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及時發放就業見習補貼和一次性留用補貼。提前謀劃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工作,主動幫助解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困難。
商南縣積極組織“創業和勞務品牌專家基層行”活動,通過專家資源下沉、精準服務指導、資源對接整合等方式,爲基層創業者、勞務品牌及從業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紮實推動返鄉下鄉創業,助力勞務品牌建設,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深入鄉村、社區、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實地考察、座談會、案例診斷等形式,爲初創企業提供商業模式優化、融資渠道拓展、風險評估等個性化指導,累計開展創業項目問診23次,幫助8個項目解決有關創業難題。針對“商南技工”、“商南茶農”地方特色勞務品牌,專家團隊協助制定品牌標準化建設方案,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技能培訓體系,幫助2個勞務品牌不斷做大做強。專家聯合相關部門,解讀就業創業政策、勞務品牌補貼、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幫助各類創業者用好政策紅利,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活動開展以來,新增創業項目67個,帶動就業330多人;2個勞務品牌知名度與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從業人員收入增長10%,基層創業創新氛圍濃厚,形成了“專家引領、羣衆參與、政策護航”的良好格局,部分典型案例被媒體報道,形成了示範效應。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培訓需求清單,加強急需緊缺工種培訓,大力推廣訂單、定向培訓模式,推進培訓就業“二合一”,提高就業技能培訓質量。將勞務品牌建設作爲促進更多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的有效抓手,加強蘇陝協作等勞務信息對接,搭建勞務用工供需平臺,發揮勞務品牌效應,輸出更多勞動力外出就業。加快搭建就業平臺,今年計劃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0個以上,年底前實現10個鎮辦全覆蓋,建立健全服務網絡,爲用工單位和羣衆提供招聘、培訓、維權、便民等服務。
商南縣持續打造“茶、菌、果、藥、畜、漁”等特色農業產業鏈,推廣經營主體吸納就業、資產入股利益聯結等聯農帶農模式,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帶動羣衆增收,指導集體經濟組織規範收益分配,讓農民更多分享資產增值收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支持旅遊、康養、研學等業態融合發展。積極落實省市政策,持續推進社會保險參保擴面,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指導國有、民營企業落實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標準政策,增加羣衆工資性收入。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城鄉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按時足額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全力抓好根治欠薪,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欠薪情況摸排,確保工資按期兌付到位,優先解決歷史拖欠,嚴控發生新欠問題。運用拉網式排查、線上排查、聯合排查等方式,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進行摸排,對欠薪問題早預防、早介入、早化解;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及時受理、依法打擊,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同時,多形式、多渠道加強穩崗促就業、特色產業發展等政策宣傳,進一步擴大政策知曉面,在政策兌現中,簡化資料申報、縮短政策兌現週期等舉措推動政策的落實落地。(王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