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發力促就業助增收
原標題:省人社廳助關嶺自治縣脫貧勞動力年增收超2億元(引題)
“三維”發力促就業助增收(主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小友
技能培訓基地內焊花飛濺,零工市場裡崗位信息滾動刷新,專車專列載着務工人員駛向沿海經濟圈……在省人社廳的精準幫扶下,關嶺自治縣通過技能培訓、零工服務、穩崗輸送等方式“三維”發力積極促就業助增收,目前,該縣脫貧勞動力年增收突破2億元,技能型勞動者佔比達65%以上,縣域就業公共服務覆蓋率實現100%。
“以前修電機全憑經驗,現在不僅能看懂電路圖,還能用PLC編程改造設備!”在該縣百合街道同康社區高質量就業培訓基地,34歲的劉小勇展示着中級電工職業資格證書。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承包了周邊一些企業的機電維護,月收入穩超2.5萬元。
“省人社廳累計投入1800萬元打造了這座4600平方米培訓基地。”省人社廳派駐關嶺工作隊副隊長王業賓介紹,同康社區高質量就業培訓基地目前有156套先進實訓設備、8個標準化實訓室,與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聯建的“訂單班”,讓焊工、電工、家政等12個專業實現了“培訓即就業”。
在關索街道棗園路的零工市場,LED大屏實時滾動着崗位信息,隔壁的“零工驛站”裡,務工者正通過“安心幹”APP搶單。
“我們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的零工服務模式,已構建起覆蓋縣鄉村的三級網絡。”關嶺自治縣就業局局長康興文說,該網絡包括1個縣級中心、14個鎮級驛站、155個村級服務站,日均接待求職者200餘人次。“我們還爲零工購買了工傷保險,建立‘一人一檔’就業檔案,去年還組織了42場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今年春節剛過,關嶺自治縣就組織181名務工人員搭乘“點對點”返崗專車。
“我們的‘關嶺牛’勞務品牌獲評省級優秀。”康興文介紹,該縣在浙江、江蘇等地建立了12個勞務協作站,在全縣建成9個標準化鄉鎮就業服務站,實現崗位信息“村村通”、技能培訓“戶戶到”,每年向省外輸出勞動力超2萬人。
“我們構建了‘培訓—認證—就業—維權’全鏈條服務體系。”王業賓補充道,通過政企合作開發的“黔崗”小程序,勞動者可在線完成技能學習、證書申領、崗位匹配等全流程服務。目前,該縣還培育出“關嶺焊工”“關嶺家政”等5個特色勞務品牌,從業人員突破1.2萬人。
“就業穩了,人心就安了。”關嶺縣委書記李振軍說,通過“技能提升+崗位匹配”,全縣脫貧勞動力年增收超2億元;零工經濟帶動3000餘戶家庭實現“靈活就業+穩定增收”;外出務工人員年均寄回收入超5000萬元。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