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心靈愈站 | 初中男孩從恐懼上學、休學到陽光蛻變,看心理專家三點方法→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4日訊15歲男孩小武(化名)性格自卑敏感,經常在學校感到壓抑,身邊沒有親近的朋友,在校期間曾經遭遇過壓力事件,與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緊張,導致小武學習成績受到影響,加之小武自我要求高,每天學習至凌晨一兩點鐘,長期處於疲勞、焦慮狀態。父母對小武要求極高,但心理支持卻很少,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斷斷續續休學三年。期間雖有過復學經歷,但都因不適應學校再次休學。休學後在家上網課,學習動力不足,不願與人交往,出現了焦慮、抑鬱等症狀。

圖片與本文無關

在深入瞭解小武的情況後,鈕釦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桑老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他進行了分析和指導:

1、調節情緒和行爲:

採用“認知行爲療法”深入瞭解孩子的想法、情緒及行爲問題,並用心理教育的方式讓其理解認知行爲療法的基本原理。同時,桑老師還教會小武如何正確調節情緒的方法以及一些認知行爲療法的技巧,讓孩子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運用。

2、發現並修正認知歪曲:

應用“開放式提問技術”和“三問法”的方式詢問孩子在特定情境中的自動思維,讓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幫助孩子重新審視自己的自動思維,從而找出潛在的認知歪曲。同時,桑老師還應用“三欄表技術”給小武佈置了監控自動思維的作業,幫助他記錄下自己的自動思維、情緒和行爲,並對他進行逐一分析。讓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認知歪曲,並且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正它們。

3、改變負面評價,正確看待人際關係:

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孩子還原自己和父母、同學之間相處的某個場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從而深入瞭解自己和他人,幫助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行爲和態度。同時,桑老師通過“改變自我比較技術”方式,幫助孩子更加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減少對自我的負面評價,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文系真實案例,文中人物均爲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閃電新聞記者 郝彬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