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八五”普法走出法治潤萬家新路徑
枯燥晦澀的法條變身爆款短視頻,大學生志願者用遊戲解讀“法律密碼”,“法律明白人”用鄉音巧解千千結……在重慶沙坪壩區,一場覆蓋全域的普法變革,悄然激活了基層法治生態,讓法治如春風化雨,融入百姓日常。
指尖上的法治課:讓小屏幕撬動大普法
“退休老人在直播間找到‘真愛’,結果竟是詐騙陷阱!”《第二春》普法小視頻在“沙區司法”抖音號發佈後,因情節真實、直擊老年羣體痛點,引發強烈共鳴。這不僅是該局新媒體普法的一個鮮活案例,更是其依託大數據實現“精準滴灌”的創新實踐。
如何讓法律知識精準觸達目標人羣?沙坪壩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運用‘用戶畫像+定向推送’策略,分析平臺用戶標籤,實現普法內容‘靶向投送’。”讓“法言法語”變得鮮活可感,是該局堅持“需求導向”的關鍵。線上抓取抖音留言高頻詞,線下依託社區網格員收集民情,持續爲內容創作提供源頭活水。
自2023年運營以來,“沙區司法”抖音號累計推出普法短視頻147條、開展法治直播22場,吸引粉絲9.6萬餘人,收穫點贊40.4萬餘次,總播放量突破3000萬人次。《扶不扶》《憲法和我有什麼關係》等作品獲市委網信辦優秀獎,《男人的默契》《強迫交易》《非要不可》等更在川渝法治微視頻大賽中屢獲殊榮。當法律知識搭載新媒體快車,“指尖學法”已成爲沙坪壩區普法新日常,爲“八五”普法注入了強勁的數字化動能。
青春力量進基層:校地聯動織就普法“星火網”
“父母出資的婚房離婚時怎麼分?”在沙坪壩街道社區會議室,重慶大學法學院學生周苗拋出的問題引發居民熱烈討論。這場聚焦《民法典》的“解鎖婚姻法新密碼”互動課堂,正是區司法局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沙磁法韻·星火燎原”大學生志願普法宣講團創新普法形式的典型縮影。
校地合作的活力在校園也同樣綻放。樹人博文小學的課堂上,四川外國語大學學生將經典動畫《哪吒》轉化爲普法教材——敖丙替考揭示考試作弊責任,哪吒遭遇歧視映射人格權保護……同時讓孩子們在“法治飛行棋”遊戲中破解50道法律難題,在歡笑聲中領悟“年齡小≠法律免責”。
據悉,自沙坪壩區司法局與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共建機制不斷夯實,大學生志願者將晦澀法條轉化爲‘聽得懂、玩得轉、記得住’的趣味課堂,有效破解傳統普法吸引力不足難題。今年以來,累計開展70餘場活動,接受“線上+線下”法律諮詢750餘人次,覆蓋羣衆近5000餘人次。校地合作的模式不僅爲學子提供寶貴實踐平臺,更以青春視角與創新形式爲基層普法注入蓬勃動能,成爲推動法治精神深入基層、融入日常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法律明白人”坐鎮:用鄉音俚語巧解萬家結
在沙坪壩區回龍壩鎮聚龍城社區,“法律明白人”何麗娟的名字,是許多居民遇到煩心事兒時最先想到的。這位紮根基層三十餘年的社區書記,不僅是社區的“老熟人”,更是居民信賴的法治“貼心人”。
“多虧何書記,不然這牆真不知要吵到啥時候!”劉阿姨看着修復的牆面感慨道。此前,鄰居李阿姨家漏水致其客廳牆面嚴重脫落,雙方爭執不下,矛盾一觸即發。何麗娟聞訊立即介入,精準鎖定漏水源頭爲李家脫落的淨水器水管。她以法爲盾闡明維修責任,以理服人、以情增效,最終雙方和解:李阿姨維修設備並支付牆面維修費。
這場高效化解的鄰里糾紛,正是沙坪壩區“1名顧問律師+N名法律明白人”聯動機制在基層精準落地的生動體現。全區980餘名“法律明白人”覆蓋161個村(社區),服務羣衆2.7萬餘人次。他們如嵌入社區網格的“法治種子”,擔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社情民意的“信息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不斷讓法治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精準普法是提升法治素養的重要路徑。”沙坪壩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在‘八五’普法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創新機制,以新媒體賦能精準覆蓋,借青春力量活化形式,推動“法律明白人”深耕基層,構建起多維立體的普法新格局,讓法治信仰在居民羣衆心中落地生根,切實讓法治陽光透過生動實踐照亮千家萬戶。(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