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生態園區引發草鴞保育爭議 黃偉哲:願就證據對話

臺南歸仁區南科沙崙生態科學園區開發案,被指危及保育類野鳥草鴞的生存。圖/臺南社大提供

國科會通過「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籌設計劃,因當地有瀕危草鴞,引發保育團體強烈反彈,議員指臺南市當前已無工業用地取代該計劃開發,但市府在此開發案中不能沒有聲音,需重視保育團體意見,保住生態核心,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點創造雙贏。

市長黃偉哲強調,市府從去年9月開始偵測沙崙草鴞活動,發現草鴞密集現身高鐵附近及西區往南5公里的二仁溪區域,保育「認理不認親」,雖然保育團體不相信政府,但政府願意相信他們,也願意與他們坐下來就證據對話。

議員吳禹寰表示,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總面積531公頃,可創造3萬5千個就業機會及2兆2437億元產值,對臺南的經濟發展助益非常大,地方無不引頸期盼,但也憂心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尤其當地除了草鶚,也是環頸雉、猛禽類、臺灣野兔、白鼻心及蝙蝠等動物的駐要棲地,根據學者專家長期在該地的偵測統計鳥種已高達159種。

其中草鶚是貓頭鷹的一種,臺灣特有亞種,也是國內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500只,大都集中在臺灣西南區域,偏好在淺丘的草生地或農場耕地,也是唯一不在森林棲息的鳥種,牠們的食物是老鼠,因棲地過地開發,加上農藥使用及鼠藥毒害,甚至是鳥網與遊蕩犬的攻擊等傷害,草鶚數量越來越少。

吳禹寰強調,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的開發主導權雖是國科會,但爲了搶救沙崙生態,市府不能沒有聲音,必須主動站出來爲生態把關,重視保育團體意見,對於國科會提出的當地的生態保育計劃,不能僅是點頭。

保育團體要求政府另外選址,但現今臺南市並無合適工業區可容納,所以對保育團體擔心依國科會的綠地規劃,草鶚將來會面臨「路殺」威脅,因此建議廠區的硬體建設,應集中在園區的北側,讓南側靠近二仁溪的地帶完整,才能讓草鶚安全移動與覓食及棲息,他要求市府必須重視保育團體這個建議。

黃偉哲指出,市府始終堅持「生態先行」原則,積極推動跨部會協調與公民參與,結合在地文化與教育推廣,理性地基於調查實證,與環保團體、保育團體面對面地對話,期能讓沙崙園區不僅是產業發展基地,更是生態與產業共存共榮的新典範。

經發局表示,委託逢甲大學調查,期程持續至2026年共8季,目前已完成3季調查,調查範圍由沙崙農場 (含健康產業園區) 邊界外擴1公里。

針對草鴞的保育對策,包括已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採取友善農作、降低棲地干擾等保育作爲;同時也建立制度化的保育機制,包括成立監督小組、定期生態調查及追蹤、滾動式的保育對策檢討及改進,盼望用最大的努力給草鴞的棲息與繁殖上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