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擬設生科園區 民團憂衝擊生態 吳誠文:生態與發展應平衡
臺南沙崙生技科學園區規畫案引發地方與環保團體關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中)表示,政府重視各界意見,相關調查與生態補償措施正同步進行,將在兼顧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記者董俞佳/攝影
臺南沙崙生技科學園區規畫案引發地方與環保團體關注。民間團體憂心,若園區開發啓動,恐衝擊周邊農場生態與草鴞棲地。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政府重視各界意見,相關調查與生態補償措施正同步進行,將在兼顧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
沙崙生科園區規畫案9月經國發會審議通過,近期預計送行政院覈定,並進入環評程序。該案位於臺南高鐵特定區西側,屬沙崙綠能科學城延伸計劃,未來面積531公頃的地將成爲南科四期園區。然而,地方農民與保育團體指出,該區域周邊仍有大面積農地與草鴞棲息環境,若開發不慎,將對生態系造成長期衝擊。
吳誠文表示,自園區公告以來,國內已有多個團體表達關切。國科會自去年起即展開相關研究與實地調查,邀請學術界教授與地方生態團體共同參與。他說,已收到很多具建設性的建議,包括營造更多可能棲地、生態補償等等,這些都已在執行中。未來也會邀請農民共同耕作,政府將研議提供補助,讓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能共存。
他指出,草鴞的活動範圍從雲林、嘉義、臺南延伸到屏東,棲地與覓食地並非集中於單一地點。政府規畫園區時,不能只考量產業發展,更應從整體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在經濟與生態間取得平衡。
立委張雅琳表示,國科會目前規畫的補償多爲「原棲地補償」,難以真正抵銷生態損失,「如果只是用原本的棲地面積抵換,這樣能算補償嗎?」她並引用歐盟2014年的研究指出,若一處棲地遭破壞,至少需建立100倍面積的新棲地,才能彌補生態失衡。
吳誠文迴應,草鴞雖廣泛分佈,但關鍵在於棲地的營造與管理,不是哪裡有地就能成爲棲地,而是要有良好的環境維護與政府協助。如果放任自生自滅,棲地品質會越來越差。他說,未來國科會將持續與地方政府、農民與保育團體溝通,共同研議具體補償與管理方案。國科會將持續蒐集意見,確保沙崙園區的開發不以犧牲生態爲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