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困境壓頂!臺中精機黃明和:40多年最慘一役

美國加徵20%關稅、日韓競爭與臺幣升值三重夾擊,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直言,這是他從業40多年來最嚴峻的一役,臺灣業者只能靠自己轉型。(圖/財訊提供)

美國加徵20%關稅、日韓競爭與臺幣升值三重夾擊,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直言,這是他從業40多年來最嚴峻的一役,臺灣業者只能靠自己轉型。

8月8日午後,「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前往臺中精機廠區,探討未來雙方深化合作的可能性。

當日上午才接受《財訊》專訪的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午餐還沒來得及入口,一邊忙着準備下午的簡報資料,一邊說:「工具機是工業之母,是所有工業生產的基礎。無論製作武器、子彈、無人機,都需要工具機。俄烏戰爭後,我們不能再賣到俄羅斯,就轉向烏克蘭,一年也能賣出上百臺。」

美國日前公告,對臺灣出口產品採「原有稅率再疊加20%對等關稅」,讓機械及工具機業成爲傳產中首當其衝的「海嘯第一排」。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指出,臺灣輸美工具機原本稅率約2至5%、零組件約8%,加上20%關稅後,實際稅負約達25%。相較之下,日、韓過去銷美免關稅,如今僅課15%,如果稅率確定,屆時臺灣與日、韓的稅率差距拉大至10個百分點,「對產業衝擊之大,前所未見。」

臺中精機是工具機界的代表企業之一,甫歡慶70週年。早年因財務槓桿擴張過大,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瀕臨破產並且下市重整。

《財訊》雙週刊指出,黃明和是家中老四,在哥哥們賣掉持股、遠走海外的情況下,他毅然挑起公司重擔,其後不僅還清67億元債務,更興建國內工具機產業首座智慧化示範工廠,成爲內銷第一大廠。年營收逾50億元,營收區域佔比爲臺灣、中國、其他國家各1/3。

下游廠觀望減單 市況轉冷

但即使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他也直言:「這是我從業40多年來,最慘的一次。」他說,工具機產業面臨三重困境—首先是「直接」衝擊,輸美佔比高的公司首當其衝。其次是「間接」衝擊。下游的水五金、手工具、自行車等產業因關稅而觀望,對工具機下單轉趨保守,甚至已有廠商實施做4休3。

第3則是匯率影響。臺幣自32元兌1美元升值到29元多,差距逾10%,在前置期與交期長的工具機產業中,「等於去年出貨、今年收款的訂單全數賠掉,還沒出貨的訂單也賠。升值效應無法反映給客戶,要生存就得接單,只能少賠一點,不然怎麼活下去,難道要放無薪假?」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