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精機董事長 黃明和 籲工具機業聚焦利基型機種
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圖/莊富安
近期新臺幣兌美元急遽升值波動、美國祭出「20+N%」關稅,加上自行車、汽車零組件、水五金與塑膠機械等諸多工具機終端用戶受創頗深,恐無力再添購機械設備,讓國內工具機業者猶如置身於大海嘯侵襲時的第一排,幾乎快滅頂。工具機領導大廠-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接受專訪強調,這是他投身工具機業40多年來最爲嚴峻的一場硬仗,建議國內同業全力朝超大型、多軸化、智能化、客製化等利基型機種發展,以提高自身的獲利能力來尋求脫離險境;另臺中精機準備接班的二代成員也已組成「行銷服務再出發專案小組」,全力妥善因應。
黃明和進一步分析說,今年5月中新臺幣兌換美元從32元急速升值到29元多,幅度接近10%,央行幾乎無作爲,且因升值速度頗快,讓業者無從因應,由於工具機一般從接單到出貨的時間較長,這讓業者在去年第四季、今年第一季接下的訂單,如果在第二季與第三季要出貨,都馬上面臨鉅額的匯損,又無法反映給客戶,只能含淚吞下,情何以堪。
其次,近期美國對臺灣實施「20+N%」的對等關稅,讓臺灣工具機業輸往美國的實際稅率變成約24.7%,與日、韓等競爭對手國課徵僅15%,差距擴大到近10%,對我工具機產業競爭報價構成嚴重的打擊,實在無法忽視。
更可怕的是,美國祭出的「20+N%」對等關稅除了「直接影響」到我工具機業的出口與生存外,還有其他的「間接影響」可能未被注意到,包括汽車零組件、自行車、水五金、螺絲與塑膠機械等諸多傳統行業,在國內估計有數千家廠商之多,由於他們使用的機械設備很多都是向國內工具機業者採買,如其未來其經營受到影響,開始節衣縮食不想再添購新設備,將爲國內工具機業者又帶來另一層的傷害。
黃明和認爲,工具機業者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歷經業界大聲疾呼後,政府近期也注意到了,準備推出了一些補助措施,但都只能「救急」,「救窮」還是靠自己,依他的看法,一些過去幫工具機廠加工生產的中小型廠商,可能會因訂單量不足或二代不想接棒收掉不做,使得大型工具機廠勢必得采購大型精密設備在廠內自行加工生產因應,造成供應鏈的重組,這在未來的一年內就會看出雛形。另外,存活下來的大型工具機廠,也會全力朝超大型機種(如巨大車牀、立式車牀)、多軸化、智能化、客製化等有利可圖的機種發展,各家業者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以保住一線生機。
爲因應關稅、匯率波動與關稅「間接影響」帶來的巨大沖擊,臺中精機在黃明和親自督陣下,準備接班的下一代也成立了「行銷服務再出發專案小組」,由黃明和大女兒、臺中精機副總黃怡穎擔任召集人,黃明和兒子、臺中精機協理黃獻彬及黃明和女婿、臺中精機協理鄭生懋兩位分別擔任副召集人,對凝聚其國內外廣大客戶與供應商的向心力,及強化市場各項行銷與售服各項工作,展開新一輪的規劃與佈局,並加強與客戶二代、供應商二代的連結。
此外,在黃明和長期來「有土斯有財」的理財觀念下,臺中精機經營70多年來累積資產幾乎「只進不出」,包含臺灣大道近萬坪土地、臺中工業區8,000坪塑膠機廠、臺中精密機械園區智慧工廠、彰濱工業區鈑金廠、后里鑄造廠及上海、廣州等地機械廠房等,創造出來財富相當可觀,堪稱爲工具機業最大的資產股,尤其臺中若干土地因當初取得成本較低,有的漲幅已近百倍,讓臺中精機更有底氣比同業再一次渡過景氣的寒冬,繼續朝百年長青企業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