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穩”撐起北京經濟半年報,下一步實施消費提振等六大專項行動

7月22日,記者在北京市發改委舉行的上半年首都經濟形勢解讀和民生重點領域發展成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北京上半年經濟社會運行“態勢穩、動能足、保障實”,全市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具體表現爲,上半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5萬億元,同比增長5.5%,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完成年度預算的53.9%、超時間進度3.9個百分點。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鑫在解讀中指出,北京經濟大盤穩固,整體來看,主要來自主導產業支撐穩、內外需求驅動穩和經營主體增長穩,這三方面的“穩”,讓全市上半年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好於預期,各項工作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上半年北京新設企業近15萬家,首店新增469家

在主導產業支撐穩方面,佔比超過50%的信息服務業、金融業、工業三大行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九成。

其中,信息服務業高位增長、增加值增速達11.1%;金融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中保持穩定運行,增加值同比增長8.1%;工業增勢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高於全國0.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分別增長16.8%、9.9%,電子和汽車產業延續高增長態勢,增加值增速分別達24.6%、16.7%。

在內外需求驅動穩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1%、高於全國11.3個百分點。在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重點產業投資佔比達31.5%,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72.9%。目前,北京市年度總消費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其中服務消費佔比已超六成,今年上半年服務消費增長4.7%、快於社零額增速8.5個百分點,服務消費成爲消費主引擎。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上半年新增了469家首店,中海大吉巷等消費新地標開業運營,泡泡瑪特Labubu成爲全球頂流。

在經營主體增長穩方面,北京民營企業數量超過95%,吸納就業超過60%,佔全市GDP比重約1/3。爲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北京市建立了民營經濟政策落實組織協調機制,常態化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今年已辦理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1萬餘個。外資企業是北京經濟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月新設外資企業961家,增速31.1%。目前,北京全市非現場檢查佔比提升至67.9%,“無事不擾”企業達23.1萬家。上半年,新設企業近15萬家、同比增長約二成,新設數量達歷史同期峰值。

發佈輕微違法免罰事項清單,力爭“無事不擾”企業突破50萬戶

在發佈會上,張鑫還透露,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實施包括消費提振行動在內的六大專項行動。

消費提振行動,重點是加力落實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奧林匹克中心區、“兩園一河”、大運河、南中軸等謀劃打造一批功能區級的文旅消費新地標,東西南北一體化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抓好演唱會、會展以及世界乒聯中國大滿貫、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重點活動和暑期、中秋、國慶、冬季等重點時段,系統謀劃融合消費新場景。

產業強基行動,具體內容包括構築高精尖產業發展高地,支持新能源汽車高端零部件項目在京落地,加快打造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海淀、昌平兩個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向國家級升級,高水平舉辦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和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加快“雙標杆”城市建設,年底實現公共算力供給規模達4.5萬P,推進模型基礎架構、複雜推理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醫療健康、政務服務等首批標杆場景建設見效。組織實施一批國家級、市級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推動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平臺全面開展交易;制定綠色先進能源和低碳環保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房山新型儲能示範產業園和氫能產業園區等建設;多措並舉保障全年綠電外調規模達400億千瓦時以上,加快推動第五立面光伏應用。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推動創建北京中軸線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推進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大力支持“科技+文旅”“科技+文博”等新業態發展,結合城市更新打造更多“小而美”的文化微地標。

企業護航行動,包括做好北京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立法論證,支持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加快清欠中小企業賬款,深入開展“暢融工程”“千企萬戶大走訪”等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服務外資企業再投資,“閉環式”解決外資企業訴求。發佈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事項清單,力爭“無事不擾”企業突破50萬戶。

大力建設“好房子”,加大新居住區配套建設力度

下一步北京加力推進的六大專項行動中,第三項是改革賦能行動,紮實推動一批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着力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本市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立法,探索建立公共數據分級分類授權機制,推動北京證券交易所大力發展國債交易市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體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出臺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國際法商融合示範區,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口岸物流、服務貿易等環節拓展,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

投資促進行動,重點是着力提高投資效益,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更好發揮投資擴需求優供給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穩定擴大民生投資,集中力量推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將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強化產業投資引進和落地保障,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發揮政府投資放大效應,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促進民間投資,在污水處理、垃圾、停車等領域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示範項目。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聚焦軌道站點周邊等設施較爲完備地區大力建設“好房子”,加大新開發居住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

民生暖心行動,將繼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年歸集發佈不少於10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促進公共服務普惠均衡,出臺普惠托育試點政策優化方案,推進新型集團化辦學,新增中小學學位4000個以上,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全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加大力度實施交通綜合治理,開通地鐵17號線剩餘段、6號線南延,建設麗澤商務區站、新龍澤站等軌道交通微中心。推進花園城市高品質建設,打造20條城市畫廊,全年建成20個無界公園,推進六環高線公園建設,實現溫榆河公園二期等濱水空間對外開放。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磊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