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國際市場對陸資產關注升溫 外資迴流空間大

瑞銀:國際市場對中國資產關注度持續升溫,外資迴流空間仍很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澎湃新聞報導,「通過一直以來與衆多海外投資者的密集溝通,瑞銀深刻地感受到國際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正持續升溫。」在5月21日舉行的媒體分享會上,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這樣表示。

房東明指出,市場流動性改善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大陸國內監管部門也在積極迴應全球投資者的關切點。與此同時,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等產業鏈,正不斷推動中國股票市場的敘事邏輯轉變,「再疊加各方面政策的持續推動,新『國九條』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引導,我們看到全球投資者從中、長到短期對中國的投資、關注度都是在不斷地增加。」

房東明介紹,第一季,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持倉也有一定提升。在全球投資、分散投資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的戰略重要性將不斷提升,爲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配置中國、獲取超額回報提供了機遇。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也分析稱,根據瑞銀對外資持倉的測算,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外資迴流的空間仍舊很大。

王宗豪進一步表示,港股最近一段時間新上市公司之後的表現,反映了一些海外投資人對中國核心資產的興趣和認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長線資金需要回流到中國股票市場。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王宗豪認爲,相較於其他股票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的估值還是處於比較低的位置,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數據顯示,儘管股價有所回升,但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仍比歷史平均水平低7%-8%,比歷史MSCI世界指數市盈率低15%。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也將在中長期內不斷提升市場信心,基本面呈緩慢復甦趨勢,上市公司總體的表現較爲強勁。

談及港股市場,王宗豪表示,今年香港IPO市場復甦,年初至今募資總額達到90億美元,同比增長320%;IPO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率也達到18%,跑贏恆生指數13%。背後原因除了港股上市公司的質量提高,香港市場流動性改善,還有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核心資產偏好提升的影響。

「鑑於關稅暫時下調,海外投資者的倉位較輕以及中國股市的估值低於其他市場,我們繼續看好H股。」王宗豪稱,當前A-H溢價目前爲33%,低於近5年平均水平,預計短期內有收窄空間,原因包括關稅下調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解;如果DeepSeek的模型迭代出新,可能會重新激發對AI的樂觀情緒;中國AI股票相對於美國同業的估值折價增加;香港流動性改善以及外資流入增加,香港股票將更加受益。

具體到配置方面,王宗豪稱,未來將繼續採用槓鈴策略,一部分是AI、互聯網有關的成長性股票,還有一部分是高分紅股票,但在偏好順序中下調高股息股的位置。由於對金融脫鉤的擔憂減輕,王宗豪預計AI主題可能再次成爲投資者重點偏好,互聯網公司是佈局該主題最熱門的方式。國產替代可能依然是另一個重要主題,A股TMT板塊仍是佈局該主題的最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