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擬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 或成後者第五大股東
8月19日,軟銀集團與英特爾宣佈簽署最終證券購買協議。根據協議,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認購英特爾普通股,總投資額達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4億元)。據悉,軟銀的投資是基於英特爾的長期願景,即通過加速佈局支持數字化轉型、雲計算及下一代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實現人工智能變革。
受此消息催化,英特爾股價盤後一度上漲逾5%。
根據估算,這筆投資約佔英特爾2%的股份,軟銀集團或成爲英特爾第五大股東。WhaleWisdom的數據顯示,當前英特爾的前五大股東分別爲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集團、量化資管公司Geode資本管理和美國著名投資公司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持股比例分別爲8.95%、8.85%、4.67%、2.24%和1.84%。
軟銀集團董事長兼CEO孫正義認爲,半導體是每個行業的基礎。50多年來,英特爾一直是值得信賴的創新領導者。這項戰略投資反映了軟銀的信念,即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和供應將在美國進一步擴大,英特爾將發揮關鍵作用。
英特爾CEO陳立武表示:“我們很高興加深與軟銀的關係,軟銀是一家處於許多新興技術和創新領域前沿的公司,並與我們共同致力於推進美國技術和製造業領導力。幾十年來,孫正義和我密切合作,我感謝他對英特爾的投資充滿信心。”
在產業層面,這筆資金的到來正逢英特爾的關鍵轉型期。據二季度財報,英特爾第二季度營業收入128.6億美元,同比持平。在通用會計準則下,該季度公司淨利潤爲虧損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6億美元有所擴大。
據瞭解,陳立武今年3月起取代基辛格接任英特爾CEO,便開始大力推行改革,包括縮減全球計劃中的製造工廠建設規模。
在對外發布的二季度業績新聞稿中,英特爾曾表示公司持續在精簡業務、提升效率、強化執行力方面取得進展,相關舉措聚焦於減少開支、強化資產負債表、優化全球佈局,並將資源配置到最關鍵的增長領域。
具體而言,其一是英特爾正按計劃實現2025年非通用會計準則運營支出170億美元的目標:公司已完成上季度宣佈的大部分人員調整計劃,員工數量減少約15%。這些舉措旨在建立行動迅速、敏捷,架構扁平的組織。因此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產生了19億美元的重組費用,該費用已從非通用會計準則業績中剔除。這些費用對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產生了減少0.45美元/股的影響。英特爾計劃在年底將員工數量控制在約75000人。
其二是提升資本效率,並使2025年的總資本性支出控制在180億美元:英特爾正採取行動優化全球製造業務佈局,以提升資本回報率。作爲該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將不再推進在德國和波蘭的項目等。
近年來,軟銀在AI和半導體領域動作頻頻。今年年初,孫正義與OpenAI和甲骨文(ORCL.US)與特朗普共同宣佈了名爲“星際之門”的AI聯合開發投資項目,該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在美國各地建設數據中心,並配置滿足電力需求的發電設施。緊接着,軟銀還與OpenAI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共同開發和推廣名爲“Cristal Intelligence”的企業級AI服務,軟銀每年將投入30億美元。
今年3月,軟銀宣佈以6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Ampere。後者於2018年在硅谷成立,最初專注於雲原生計算,後將業務拓展至可持續AI計算領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