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死亡率升4成 精準防治靠3招
臺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葉顯堂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女性「乳癌」、男性「攝護腺癌」過去十年間,死亡率平均上升40%。醫師指出,乳癌防治關鍵在於早篩、早治、精準醫療,健保今年5月將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正式納入,將造福更多患者。
乳癌爲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據統計,2018~2022年間,35~3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人上升至近100人,發病高峰也從50~54歲提前至45~49歲,出現年輕化趨勢。
臺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說,HER2陽性約佔乳癌各類型中20%,因癌細胞生長迅速、易轉移且抗藥性強,被視爲最具挑戰性的亞型。過去這類患者,缺乏有效標靶藥物,面臨反覆發作和惡化的風險,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的導入,有助強化整體治療成效。
今年5月,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正式納入健保,早期患者最多可獲18個療程給付,轉移性病友則長達18個月(約26個療程),減輕120至180萬元藥費負擔,預估每年逾千名病友受惠。
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HER2陽性乳癌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傳統靜脈注射治療需2~3小時,對職場女性與照顧者形成負擔;雙標靶皮下注射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只需數分鐘、利用通勤或空檔即可就醫,顯著提升順從性與生活品質。
葉顯堂強調,乳癌防治必須從「擴大早期篩檢」、「強化早期治療」、「推動精準醫療策略」做起,降低死亡率。在乳癌篩檢推廣下,早期個案已上升,治療持續進步之下,存活率也有所提升,未來即便是最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透過新藥、健保支持,都有機會迎向更穩定的治療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