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率不到4成 醫:篩檢是防治的第一步

奇美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蔡牧䤴呼籲,許多乳癌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摸不到也看不到,因此篩檢是防治乳癌重要的第一步,此外,爲提升乳癌病人存活率,健保署去年12月起將「HER2型乳癌雙標靶藥物」正式納入健保有條件給付,讓病人可減輕百萬元醫藥費重擔。記者萬於甄/攝影

乳癌高居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但根據衛福部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符合乳癌篩檢條件的婦女,接受篩檢率卻不到4成,奇美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蔡牧䤴呼籲,許多乳癌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摸不到也看不到,因此篩檢是防治乳癌重要的第一步。

臺南一名30多歲女子因無意間摸到左乳房硬塊,就醫檢查竟發現乳房腫瘤已達5公分,且合併左側腋下淋巴結腫大,切片化驗確診爲標靶型乳癌(HER2)第二期;該名女子接受6次前導性化療加上雙標靶藥物治療後,成功抑制腫瘤,避免全乳切除手術,追蹤至今也無復發跡象。

蔡牧䤴表示,乳癌分型衆多,而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是影響乳癌預後與決定治療的重要因素,其中,標靶型乳癌約佔所有乳癌20%至25%,不過對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但以往第2項標靶藥物未納入健保給付,大多數病人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

爲提升乳癌病人存活率,衛福部去年12月起將HER2雙標靶藥物納入健保有條件給付,符合條件的病人每年可約節省藥費達129萬,預估受惠人數第1年至第5年共有854人至1279人。

蔡牧䤴指出,目前許多病人正在接受健保給付的雙標靶藥物治療,成效幾乎都相當良好,預期標靶型乳癌(HER2)的治療預後可望逐漸提升,存活率穩步上升;針對第2及第3期標靶型乳癌病人,若術前接受前導性化療搭配標靶藥物,不僅有助縮小腫瘤,更有機會可保留乳房。

蔡牧䤴呼籲,乳癌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摸不到也看不到,爲提升早期診斷率,衛福部自今年起擴大乳房攝影檢查補助,從45歲至69歲擴大到40歲至74歲,每2年可免費接受一次乳房攝影,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能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