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了12輪的深圳明星獨角獸,要IPO了

放棄“賣身”三個月後,這家融了12輪的深圳明星獨角獸,於近日選擇赴港上市。

在哈佛博士顧晶的帶領下,雲英谷科技在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既經歷過一年賣出數千萬顆顯示驅動芯片的高光時刻,也陷入過在A股上市未果後選擇“賣身”的困難處境。

到了2025年3月,由於價格等原因,A股上市公司匯頂科技全資收購雲英谷科技的交易告吹。爲了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及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業務形象等,雲英谷科技最終選擇來到港交所門前。

一路走來,在紅杉中國、祥峰投資、京東方、高通、小米、清越光電、中金資本、中芯聚源、北極光創投、啓明創投、哈勃投資、國開科創、海通新能源、深高新投、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元禾厚望、策源資本等支持下,雲英谷科技估值超過83億元。

雲英谷科技的選擇背後,離不開港股的持續火熱。2025年上半年,共有240家企業在港交所遞表,同時港股新股市場共募資超過1070億港元,讓港交所一躍成爲全球IPO融資額排名第一的交易所。

令人感慨的是,不管是衆多公司爭相遞表,還是5家公司同一天敲鐘,彷彿都在告訴外界——那個“賺錢效應”明顯的港股又回來了。全球投資人都用錢做出了選擇,畢竟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場潑天富貴。

哈佛博士創業,幹出一個深圳明星獨角獸

在創立雲英谷科技前,顧晶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除了本碩就讀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他還於2010年在哈佛大學拿到工程與應用科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帶隊開發出的超分辨信號識別技術,獲得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全球測試評比冠軍。

當時,隨着智能手機快速發展,對顯示屏的顯示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成爲國家戰略,意味着半導體顯示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顧晶發現並抓住了這個機遇,最終於2012年在深圳創立雲英谷科技。

由於直接成爲手機廠商產品供應商的難度很大,他們在創業之初便聚焦與面板設計相關的顯示驅動技術,選擇通過研發讓顯示實現更高分辨率等專利來提升行業影響力,並於成立當年推出首顆圖像算法集成電路。

“創業搞芯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門檻很高。”顧晶曾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由於芯片開發週期很長,除了要有獨特的技術,還需要經驗豐富的芯片設計團隊,同時也要有產業鏈上主流廠商的長期支持,甚至得要對方成爲你的股東,纔有可能做大做強。

直到2016年,以京東方爲首的國內顯示面板廠商開始研發OLED屏幕並大規模建設產線。於是,在業內名氣越來越大且已組建研發團隊的雲英谷科技與公司股東京東方合作,將發力重心放在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與設計。

作爲OLED技術的一種,AMOLED具備更亮、更薄、更節能等特點,並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汽車等應用領域逐漸成爲市場主流。隨着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半導體芯片國產化需求與日俱增,讓這家公司成功駛入發展快車道。

2021年,雲英谷科技成爲中國大陸首家向主流消費電子品牌公司供貨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公司。與此同時,他們的硅基Micro-OLED顯示背板正式在消費級VR/AR產品中實現量產應用。

掌握着行業領先的軟硬一體全棧自研顯示驅動技術,這家公司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銷售量一路高漲,從2022年的超1400萬顆增加到2024年的超5100萬顆,成爲了智能手機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市場頭部玩家。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收入快速飆升,從2022年的超5.5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近9億元。不過受研發等因素影響,雲英谷科技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於2022年達到1.23億元,並在兩年後變成3.09億元。

經過十餘年發展,這家公司成長爲深圳的明星獨角獸,並最終來到港交所門前。

一路融到F輪,估值超83億元

一路走來,雲英谷科技共融了12輪,累計拿到超過16億元。

早在祥峰投資成立之時,他們便開始關注半導體行業。預測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後,這家投資機構對智能手機產業鏈的創業公司進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終於2013年成爲雲英谷科技的天使投資人。

兩年多後,與這家公司有合作的京東方出手了,拿出5000萬元成爲他們的重要股東。在獲得京東方的大力支持後,雲英谷科技除了開發出很多新的技術,同時也在與對方的合作中獲得不少業務方面的需求。

沒過多久,他們便推出算法IP賦能全球首款4K分辨率顯示器。到了2017年12月,雲英谷科技同時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通、小米、清越光電、北極光創投、中芯聚源、鴻泰基金、邦盛資本等。

隨着時間推移,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通過對供需兩側的觀察,在2020年判斷過去幾年芯片行業和生態體系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中國芯片企業和自己的客戶及下游應用距離越來越近,同時芯片公司越來越像是系統公司,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軟件。”

出於對雲英谷科技團隊的看好,這家投資機構領投了對方C輪和C+輪融資。再加上高通、中航南山股權投資、前海鴻泰創投、北極光創投、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支持,這家公司共拿到超2億元。

到了2020年11月,紅杉中國、中金資本等成爲他們的股東,投資方還包括北極光創投、高通、啓明創投等。次年,這家公司共完成三輪融資,從紅杉中國、哈勃投資、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國開科創、沃賦創投、中航南山股權投資、中金資本、北極光創投、海通新能源、粵科鑫泰股權投資基金、深智城產投、深高新投、加法創投等手中拿到超6億元。

在獲得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元禾厚望、招銀鼎洪投資等支持後,他們又於2024年8月完成祥峰投資和策源資本投資的F輪融資,最終估值超過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雲英谷科技原本已於2023年1月啓動A股上市輔導,但卻一直未能如願IPO。到了2024年11月,爲了拓展商業版圖的A股上市公司匯頂科技準備全資收購他們,不過這筆交易由於價格等原因而告吹。

放棄“賣身”三個月後,爲了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及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業務形象等,雲英谷科技最終選擇赴港上市。

港股,火到爆

雲英谷科技的這番選擇,其實並不奇怪。原因無他,最近半年港股實在是太火了。

時間回到2025年1月,“中國版樂高”布魯可成功登陸港股。當時,這家中國最大的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凍結資金超過8774億港元,相當於獲得超額認購超過6000倍,足見投資者的瘋狂程度。

兩個月後,蜜雪冰城正式在港上市,以1.84萬億港元的認購金額刷新歷史紀錄。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家奶茶公司的股價漲超150%,市值更是突破了2000億港元。

到了2025年5月,港股迎來了寧德時代。通過上市募集到的410億港元,不僅讓“寧王”成爲繼快手之後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上市項目,同時他們還有望成爲2025年全球最大IPO。

一組數據更能讓人感受到港股的火爆程度:2025年上半年共240家企業在港交所遞表,已超2024年全年數量。與此同時,港股新股市場共募資超過1070億港元,已超2024年全年募資,讓港交所一躍成爲全球IPO融資額排名第一的交易所。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已經如此火爆的基礎上,港股居然還在持續升溫,讓人直呼敲鐘的鑼都不夠用了。

6月30日,IFBH、泰德醫藥、雲知聲等3家公司共同在港上市。到了7月9日,出現了藍思科技、極智嘉、峰岹科技、訊衆通信、大衆口腔等5家公司一起敲響IPO鐘聲的盛況。

按照安永、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的預測,2025年香港新股集資額將達1600億至2500億港元,有望重奪IPO集資額全球第一。

在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看來,自2025年1月DeepSeek出現後,投資者在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國優質資產,現在特別關注中國的科技企業和新消費公司,“這一波行情相對持久,主要是基本面驅動”。

衆多投資者擔心的流動性問題,港股也通過實力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過去十年,香港新股市場累計融資額超過3000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據陳翊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2025年前五個月,香港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爲2423億港元,同比上升超過一倍。

隨着中國資產被投資者熱捧,世界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到香港。面對如此明顯的賺錢效應,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場潑天富貴。

參考資料:

1.《港交所CEO陳翊庭:“手牽手”解決,中概股回港“肯定吃得下”》,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