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臺積2奈米設備去中化
外電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2330)已決定在最先進的2奈米晶片廠中移除中國大陸制設備,以避免未來可能因美國新法規而受限。此外,臺積電正全面檢視生產用的材料與化學品,目標降低在臺灣與美國營運中對中國供應的依賴。
臺積電昨(25)日不評論市場傳聞。並強調,一直以來臺積公司的全球採購策略,是透過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及與供應商緊密的夥伴關係,持續開發多源供應方案、建立多元的全球供應商。
業界人士透露,臺積電先進製程設備並無採用大陸貨,預期所謂2奈米廠中的設備應爲周邊廠務並非製程生產直接相關。
日經亞洲25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這項決定主要受到美國「晶片設備法案」(Chip EQUIP Act)影響。該法案由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提出,主張凡獲得美國補助或稅收優惠的晶片廠商,不得購買來自「受關切的外國實體」的設備,業界普遍將中國供應商納入此範疇。
2奈米是最先進的製程,預計今年開始量產。首批生產將在臺灣新竹展開,隨後擴及高雄。臺積電同時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第三座工廠,最終將投入這類晶片的生產。
曾在美國商務部擔任國安政策高級顧問的半導體專家哈里斯(Meghan Harris)談到:「美國必須開始採取措施,防止中國設備商進入、扭曲甚至破壞全球市場。這個風險比美國所認知的更迫切,某些中國設備已非常接近具備競爭力。」
哈里斯補充,「晶片設備法案」是國會最能先行採取的措施,但過去幾年卻因部分產業反對而推不動。她強調,美國必須管控關鍵零組件,防止中國自行研發晶片製造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