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2奈米晶片廠 移除陸制設備
多位知情人士向《日經亞洲》透露,臺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晶片廠將逐步剔除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及供應鏈,以避免生產受限於美國採取的限制措施。此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多位知情人士向《日經亞洲》透露,臺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晶片廠將逐步剔除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及供應鏈,以避免生產受限於美國採取的限制措施。對此,臺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臺積公司一直以來的全球採購策略,是透過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及與供應商緊密的夥伴關係,持續開發多源供應方案、建立多元的全球供應商。
《日經亞洲》25日以「臺積電在尖端晶片製程中移除中國設備,以避免激怒美國」爲題報導,年底前即將量產的2奈米晶片製程,將不會採用大陸制設備。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這項決定受到美國一項潛在法規的影響。美國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爲首的議員提出《晶片設備法案》,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支持和稅收抵免的企業從「受關切的外國實體」購買設備。業界普遍認爲,中國大陸供應商也包括在內。
臺積電的2奈米晶片生產線將於今年投入生產,先是新竹市,接着擴及高雄市。同時臺積電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第3座工廠,最終將生產這類晶片。
前美國商務部的國安高級顧問兼半導體專家哈里斯(Meghan Harris)告訴《日經亞洲》,「美國必須開始採取措施,阻止大陸製造商進入、扭曲並可能摧毀全球市場。這種風險比美國所認知的更近,因爲某些設備真的即將具備競爭力。」
哈里斯補充,《晶片設備法案》是美國會可以採取的最簡單行動,但即使如此,過去幾年來也難以克服業界的部分反對意見。他認爲美國需要管控關鍵子零件的獲取,來阻止中國大陸自行研發晶片生產設備,並至少阻止中國大陸工具製造商進入美國晶圓廠,抑或是其他領域的市場。
另一方面,英特爾在一份證券文件中坦承,美國政府持有10%股份,可能會爲公司業務帶來風險,包括損害國際銷售和限制未來獲得政府補助的可能。美國總統川普25日則發文說,「我一分錢都沒花就買了英特爾,(這些股份)它價值大約110億美元。全部都給了美國。爲什麼那些笨蛋會對此感到不滿?我會整天爲我們的國家做這樣的交易。」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哈塞特受訪談到英特爾交易時,提到美國政府可能會仿效英特爾協議,入股更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