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臺積電2納米芯片產線將停用中國大陸製造設備
8月26日消息,眼下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正調整2納米芯片生產設備的採購源,同時加快在美投資步伐。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旗下生產最先進芯片的工廠正逐步停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芯片生產設備,以規避任何可能干擾生產的美國潛在限制措施。
臺積電最新的2納米芯片產線已確定不會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作爲全行業最先進的產線,該產線於今年投入量產。公司計劃首先在臺灣地區新竹市啓動生產,隨後在高雄市跟進。與此同時,臺積電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第三座能生產2納米芯片的工廠。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一決定是受美國一項潛在新規的影響,該新規可能禁止接受美國資助或財政支持的芯片製造商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由參議員馬克·凱利(MarkKelly)牽頭提出的《芯片設備法案》(ChipEQUIP Act),規定對接受聯邦資金支持的芯片企業,其設備採購來源進行一定的規範。行業高管解讀認爲,草案中“受關注實體”的提法,可能對部分中國大陸供應商產生影響。
在臺積電早期的先進芯片生產線中,曾使用過一些知名的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例如芯片設備製造商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AMEC)的刻蝕設備以及來自屹唐半導體的設備。屹唐半導體前身爲美國公司MattsonTechnology,於2016年被北京亦莊國投通過新成立的屹唐半導體收購。
臺積電的這一決定,是芯片製造龍頭企業應對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最新例證。如今,本土化戰略不僅涵蓋生產環節,更延伸到整個芯片供應鏈的韌性建設上。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還在全面審查其使用的所有芯片製造材料和化學品,旨在在臺灣地區和美國的運營中減少對中國大陸供應商的依賴。與此同時,爲順應中國大陸本土化政策導向,臺積電還計劃在中國大陸的生產運營中加強與當地供應商的合作。這一戰略旨在加強供應鏈韌性,並儘可能提高本地材料的採購比例。
消息人士表示,大約一年前,臺積電就計劃在2022年啓動量產的3納米制程工藝中替換掉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因爲公司打算將這種尖端芯片製造引入美國亞利桑那州,從而希望規避美國監管風險。然而,即便是在製造流程的非關鍵環節更換合格的設備供應商,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並有可能影響良率和產品質量。因此,臺積電決定從更先進、但量產剛剛起步的2納米芯片製造開始剔除中國大陸製造的設備。
臺積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推進亞利桑那州工廠建設。據他所說,擴建完成後,美國將承擔臺積電約30%的尖端芯片(即2納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
通常來說,納米尺寸越小,意味着芯片越先進、功能越強大,但生產也更復雜、更具挑戰性。
美國政府前高級官員、半導體專家梅根·哈里斯(MeghanHarris)對此分析稱,部分觀點認爲,需關注特定設備製造商可能對全球市場格局帶來的影響。她補充說,相關法案是可採取的初步措施,但過去因行業內存在不同意見而進展有限。她還認爲,應通過影響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來維持在設備領域的技術優勢,並對部分製造商進入特定市場加以限制。
中國大陸領先的芯片製造商一直在提高國產設備使用率。《日經亞洲》的分析顯示,雖然光刻設備仍然由荷蘭阿斯麥主導,但在其他細分領域中國大陸企業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大陸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現已成爲全球第六大廠商,僅次於行業龍頭阿斯麥、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泛林集團和科磊。
針對置評請求,臺積電拒絕就產線中使用的具體設備發表評論,但表示:“一如既往,臺積電的全球採購策略專注於穩健的風險管理體系,並與供應商建立緊密夥伴關係,持續開發多源供應解決方案,實現全球供應商基礎多元化。”(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