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2奈米 禁中國供應商

圖爲臺積電。圖/美聯社

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

IC設計業者估先進製程投入總成本

臺積電在2奈米世代展現策略與技術雙重佈局!日經新聞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臺積電已決定在最先進的2奈米產線全面停用中國製造設備,以因應美國國會審議中的「晶片設備法案」(Chip EQUIP Act),避免影響美國聯邦補貼與稅收優惠。該法案若通過,將禁止接受補貼的晶圓廠採購「關注外國實體」的設備,中微半導體與北方華創等中國業者勢將被限制。

外電指出,臺積電在3奈米及更早世代製程中,仍使用中國供應商產品,包括中微的蝕刻工具,以及得升科技設備(該公司已被北京亦莊半導體收購)。隨着2奈米量產啓動,臺積電已重新認證替代供應商,以降低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華創近年已躋身全球第六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僅次於ASML、應材、東京威力科創、科磊與KLA,顯示中國設備業者的追趕速度。

半導體業者指出,臺積電2奈米被視爲全球最先進製程,預計今年底先於新竹量產,隨後擴及高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也同步加速建設。

除了生產策略外,臺積電也強調新世代製程的節能效果。業者指出,線寬愈小、晶粒愈小,耗電量差距驚人,3奈米晶片僅爲55奈米制程的0.015倍;IC設計業者估算,晶片從40奈米縮至28奈米可省下50%電力。

爲因應AI龐大的耗電需求,臺積電推出IVR(整合穩壓器)技術,直接將電壓調節器整合進封裝矽仲介層,縮短電源傳輸路徑並降低廢熱。相較傳統伺服器設計將調節器安裝於主機板,IVR可在奈秒內完成電壓調整,減少多餘電壓與功率浪費,爲AI伺服器的能效提升關鍵。

資料顯示,臺積電2024年實施1,177項節能措施,新增年節能量8.1億度電,減少近4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省電費約30億元。預估2020年至2030年間,將協助全球節電效益從248億度增至3,514億度,創造達1.37兆元的正向經濟與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