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贏南韓 葉俊顯:歸功臺積電 優勢可望持續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昨說,臺灣人均GDP超越南韓不是短期現象,可望持續下去。記者潘俊宏/攝影

臺灣今年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望超車南韓近來引發熱議,新任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表示,主要歸功於臺積電及人工智慧(AI)產業,而且這不是短期現象,趨勢可望持續下去。

葉俊顯昨舉行上任後首場媒體交流會,他說,政策有延續性,短期將會聚焦「AI新十大建設」、「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地方創生」等三大方向,更強調「施政要更貼近老百姓體感」。

針對臺灣人均GDP超越南韓,葉俊顯表示,他在幾年前就已預見此結果,「我們是有那樣的潛力」。他說,先不談所得分配、不均等議題,單就人均GDP而言,臺灣在先進製程、AI、半導體領域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回顧二○二一年,臺幣匯價衝到廿七元,當年經濟成長率依舊亮眼,由此可見,雖然價格與匯率都在國際貿易扮演要角,但議價能力更爲關鍵,只要產品有獨特性,就算匯率升值也不影響談判、議價能力。

葉俊顯指出,臺積電未來五至十年內仍具有優勢,仍會在半導體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這塊仍會保持領先,他也認爲臺灣人均GDP超越南韓會持續。他表示,臺灣以中小企業爲主,南韓財團較多,而且南韓對中國投資多且依賴中國市場,導致近年中國產能過剩衝擊到全世界,南韓受到比較大影響。相較之下,臺灣當年產業大量赴中國投資時,保留臺積電這一塊,要求必須符合在臺先進製程至少領先一個世代才能放行登陸,這讓臺灣保有臺積電及半導體優勢。

而爲避免國發基金投資踩雷,葉俊顯說,針對國發基金投前的洽談與審議、投後的管理都會加強。他說,洽談時要進行口碑調查,市場趨勢分析、增加公司治理評鑑,審議則要強化審議品質,增加諮詢委員、優化投資協議書;投後管理則要增加風險預警指標,每一季評估風險,並定期檢討轉投資事業獲利,沒獲利的要加強檢討營運狀況,未來國發基金也希望多鏈結新創產業。

至於主權基金規畫與推動,葉俊顯表示還在收集各界意見,須審慎評估規畫,目前是在建立社會信任及建立全民共識階段。他說,國發會將參照國際經驗,審慎考量主權基金的核心問題,包括專法擬定、資金來源及籌措、治理機制、專責管理機構以及問責機制與透明度。此外,主權基金規畫未有明確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