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贏韓國!臺灣人均GDP「22年以來」首度超車 韓媒揭3大原因

▲南韓人均GDP預計今年被臺灣超車。圖爲今年4月的南韓首爾明洞。(圖/VCG)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臺灣人均GDP預期今年將是22年以來首度超越南韓。《朝鮮日報》分析南韓落後的3大原因,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南韓經濟成長動能停滯,而臺灣卻找到半導體新引擎,2國發展軌跡正式出現黃金交叉。

報導指出,2003年南韓人均GDP超車臺灣之後,分別在2007年與2016年,跨越2萬美元及3萬美元門檻,領先臺灣4年與5年。然而,如今情勢完全逆轉,臺灣將以南韓2倍的速度,衝破4萬美元大關。

專家分析,南韓落後臺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失去成長動力」。20年來,南韓10大出口項目僅有1項改變,除了半導體之外,全是1970至1980年代的傳統重化工業產品,例如汽車、石油製品等,未能找到新的經濟支柱。

相較之下,臺灣透過「選擇與集中」策略,將資源全力投注晶圓代工領域,挖掘出新的成長引擎。天主教大學教授樑俊錫(音譯)還指出,「以中小企業爲主的臺灣,不像南韓那樣受到供應鏈或勞動力僵化問題的嚴重影響。」

▲臺灣政府對AI與半導體的提前佈局,也被認爲是成功因素之一。(圖/路透)

其次,臺灣政府提前佈局,將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共同列爲「未來核心產業」,並且給予全力支持,也是超越南韓的一大原因。臺灣前總統蔡英文宣佈打造「亞洲矽谷」,更提出「AI島嶼」願景,每年投入GDP的1%發展AI。此外,政府爲AI新創公司提供稅務優惠,並與臺積電(TSMC)合作大幅擴增AI晶片生產基礎設施。

相較之下,南韓政府最近才喊出「AI G3(三大主要國家)」的目標,增加AI投資的經濟策略預算卻僅3兆韓元,相當於中國的6%、美國的10%。

最後,人才競爭力差距也值得注意。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世界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臺灣人才競爭力排名第17名,在亞洲位居第3,僅次於香港(第4名)和新加坡(第7名),並且遠遠贏過南韓(第37名)、中國(第38名)和日本(第40 位)。

在臺灣,優秀人才最青睞半導體和AI等領域,薪資水準高,社會也普遍給予優待。南韓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科學技術領域的核心人才,因爲企業或學術待遇惡劣等問題而流向海外。根據南韓統計廳數據,南韓理工科博士學位人才流往海外的比例,從2020年的15.3%激增至去年的22.7%。相較之下,臺灣同期數字卻從8.5%降至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