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22年優勢沒了!臺灣逆襲靠3大關鍵 韓媒超震驚

臺灣出口、人均GDP反超南韓。(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灣今年在經濟表現上迎來重大突破,根據最新統計,臺灣8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更預估全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再次超越南韓,是時隔22年後首見。韓媒分析,臺灣在新經濟動能的掌握、人工智慧(AI)發展上的領先佈局,以及人才競爭力的提升,正是成功的關鍵。

《朝鮮日報》指出,根據南韓及臺灣官方預測,2025年南韓人均GDP將落在3萬7430美元,略低於臺灣的3萬8066美元,這一數字不僅顯示臺灣迎頭趕上,更突顯南韓在近十年缺乏新成長引擎的困境。

回顧南韓的發展,該國在2016年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前,依靠半導體、汽車、化學與煉油等產業維持高速成長,然而二十年過去,南韓十大出口品項幾乎未變,產業結構過於依賴重工業與既有產品,導致缺乏新的動能。

相比之下,臺灣半導體產業把資源鎖定在晶圓代工領域,成功培養出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儘管三星十年前便投入代工業務,但始終無法縮小與臺積電之間的差距。

報導認爲,臺灣的成功並非偶然。早在2016年起積極投資AI與半導體,並於2020年後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同時推動稅制優惠與基礎建設,與臺積電等企業攜手打造AI晶片的完整生態系。相較之下,南韓直到近年纔將「AI主要三國」列爲政策目標,但投入的預算僅及中國、美國的十分之一,明顯落後。

除了產業政策,人才流動也成爲兩國差異的重要原因。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25年人才競爭力報告,臺灣在69個經濟體中名列第17名,遠勝南韓(第37名)、大陸(第38名)與日本(第40名),在亞洲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

這反映出臺灣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尤其在半導體與AI領域,優秀人才能獲得更高薪資與社會地位。反觀南韓的科研與產業環境相對嚴苛,導致大批人才選擇赴海外發展,數據顯示,南韓理工科博士畢業生滯留海外比例已由2020年的15.3%上升至22.7%,臺灣則從8.5%下降至7.2%。

綜合來看,臺灣在人均GDP、AI產業佈局與人才競爭力上展現優勢,不僅首度超越南韓,更可望在未來數年持續擴大領先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