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鬼島」逆轉變「機會之島」 韓媒:靠2關鍵翻轉命運

▲韓媒指出,推動臺灣經濟轉型的關鍵力量,正是半導體產業。(示意圖/pixabay)

圖文/CTWANT

不久前,臺灣青年常以「鬼島」自嘲,批判低薪、房價高漲與前景黯淡的現實。韓媒表示,這與當年韓國年輕人喊出「地獄朝鮮」的情況極爲相似。當時臺灣經濟成長率僅約1%,陷入低成長焦慮,失業率維持在3%左右,與韓國相近;同時面臨中國威脅帶來的政治不安,被視爲另一個東亞「焦慮國家」,如今兩國狀況卻大不同。

南韓《東亞日報》報導,近年臺灣的發展路徑卻與韓國截然不同。儘管政治風險仍在,經濟卻高速成長。根據預估,2025年臺灣人均GDP將達3萬8066美元(約新臺幣536.7萬元),正式超越韓國的3萬7430美元。去年臺股市值更高達2兆3320億美元,爲韓國的1.5倍,展現強勁的資本市場實力。

韓媒指出,推動臺灣經濟轉型的關鍵力量,正是半導體產業。晶片出口佔全臺出口約四成,成爲支撐經濟與國家安全的雙重支柱。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高層外交顧問高登說,「全球沒有任何地區能取代臺灣企業製造的先進晶片,美國將長期關注並維護臺灣的安全。」臺灣的晶片實力,讓其在地緣政治中具備獨特戰略價值。

韓媒分析,臺灣半導體的成功,離不開強大的工科教育體系。早期產業領袖多爲自美國名校歸國的留學生,甚至流傳「MIT造就MIT(Made in Taiwan)」的說法。近十年來,臺灣則轉向強化本地教育,自主培育科技人才。2021年政府制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法》,指定9所大學設立半導體研究所,擴增AI、半導體等核心學程,本科增加10%,研究所增加15%。同時,大學積極吸引國際人才,逐步建立完整的人才循環系統。

此外,臺灣的工科教育已從傳統理論教學,轉型爲創新與創業的搖籃。以國立臺灣大學爲例,十年前便成立「D-School(設計學院)」,以打造「臺灣版矽谷」爲目標,培育兼具技術與創業精神的學生。許多教授同時擔任新創公司負責人,學生畢業後不僅進入半導體巨頭,也積極創辦中小企業,爲臺灣經濟注入新動能。

報導稱,昔日被年輕人稱爲「鬼島」的臺灣,正以半導體爲核心、教育爲基石,成功轉型爲「機會之島」。專家認爲,臺灣的經驗也爲韓國提供借鏡。唯有強化產學合作、落實長期教育戰略,才能在高科技競爭中確保下一個十年的優勢。

延伸閱讀▸ 以爲闌尾炎竟產下男嬰 26歲妹子親吐生父身分:他是一個奇蹟▸ 47歲存8千萬提早退休!2年後「這通電話」讓他夢碎 無奈重返職場▸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