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負成長 韓人均GDP恐被臺灣超車

韓國經濟很冷,圖爲3月時,人們在雪中走過首爾光化門廣場的世宗大王雕像。(美聯社)

韓國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呈現衰退,而且國際貨幣基金(IMF)22日公佈的報告指出,臺灣明年的人均GDP將超越韓國,韓媒稱其爲「令人痛心的警告」,必須警惕,否則將持續落後臺灣。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28日則宣示,「將打造韓國成世界第一半導體國家!」

受政治影響,韓國經濟在首季持續低迷,根據「韓國經濟」28日報導,IMF22日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韓國人均GDP突破4萬美元的日期從2027年延後至2029年,並下調今年的人均GDP至3萬4642美元,低於2022年的3萬4822美元。相較之下,臺灣今年人均GDP預計爲3萬4426美元,明年將成長至3萬6319美元,超越韓國明年的3萬5880美元。

野村控股經濟分析師樸正宇表示:「人均GDP突破4萬美元的時間點,會隨着未來匯率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我國被臺灣超越,令人十分沉痛。」

「如同日本被我國超越後持續落後,我們必須警惕未來可能持續落後臺灣。即使從國家品牌形象的角度出發,也必須盡力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樸正宇說。

提振經濟也成爲總統選舉的主要基調,路透社報導,李在明28日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如果當選,將推出針對國內生產並銷售的半導體產品提供最高10%生產稅收抵免的政策。李在明目前在各大民調中領先,被視爲將於6月3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的熱門人選。作爲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基地,李在明的稅收抵免承諾被視爲韓國應對國際競爭壓力的重要措施。

李在明28日來到半導體公司「SK海力士」時表示,政治應全力促進經濟成長和發展。同時在非公開座談會上,也討論了提高半導體競爭力的方案,及電力、用水基礎設施的支援問題。

另外,《朝鮮日報》指出,韓國自去年第二季以來,GDP成長率呈現-0.2%、0.1%、0.1%、-0.2%的趨勢,過去一年呈現負成長。以往發生重大經濟危機時,也未曾出現這種情況,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與2020年疫情期間,成長率連續兩季跌破0.1%,下一季也能成長1到2%。

考慮到美國關稅對韓國經濟的影響,打破低成長的趨勢將會十分困難,學者呼籲該儘早降息。現代經濟研究所室長周源(音譯)表示:「在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爲0的背景下,人們擔心韓國銀行4月份未能降低利率,已經錯失刺激經濟的機會。」他也強調,必須通過降低利率,最大程度地防止經濟成長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