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高中地理試題講評
人工智能助力
高中地理試題講評
試卷講評具有診斷學情、深化知識、引導教學等作用,是教學承上啓下的關鍵環節。傳統講評模式由於數據統計效率低、歸因分析模糊等因素,講評的針對性、有效性、延伸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限。結合人工智能,通過精準診斷、動態資源生成與個性化鞏固,重構講評流程,爲地理核心素養落地提供新範式。本文主要以哈爾濱市2023級高二學年學業質量檢測試卷的部分試題講評爲例,進行人工智能在高中地理試題講評中的應用探索。
一、梳理解題思路,拓展講評維度
人工智能能爲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師拓寬教學思路。在解題時,它不僅呈現能夠答案,還深入分析題目情境的邏輯結構、考點以及學生常見的理解誤區。對於客觀題,人工智能能結合教材內容、學科課程標準、高考考情等,精準推斷命題意圖,進而得出較爲準確的答案;針對主觀題,人工智能可進一步基於預設的分值,對給定的參考答案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疏漏或表述不當之處,從答案的完整性、邏輯性、專業性等方面提出優化建議,幫助補充答題要點、調整語言表達,使答案更加完善。
另外,人工智能還能整合多個角度的答題思路,爲教師提供多樣化的答案參考。這些思路涵蓋不同的分析視角和解題方法,有助於教師完善答案,也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解題思路、接觸到更多元的解題路徑,提升其應對複雜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能能結合學科知識體系,爲教師拓展講評的廣度和深度。它可以關聯與試題相關的其他知識點、跨章節內容甚至學科交叉知識,爲教師提供豐富的拓展思路,使講評不僅侷限於當前試題,還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知識、瞭解高考考向、提供解題方法。
二、豐富講評內容,創新講評形式
人工智能在解題過程中,會對圖文材料進行提取、解讀,利用情境信息,並通過教學內容從知識理論的角度破解出題人意圖。與傳統的試題講評相比,人工智能能夠充分調取互聯網上的多元化信息,幫助教師進行題目情境的擴充,使得講評更加立體、全面,不是簡單的“就題論題”。如,教師可以下達指令,從時空維度的動態延伸或縱深拓展:以登封村題組爲例,下達指令“結合11-13題情境,查詢不同時間階段廣州登封村非裔的分佈情況及從事行業。”,可以快速瞭解登封村非裔各階段相關情況。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接入,幫助學生更多維度認知情境,拓寬視野。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可以推薦典型的、相似的、易混淆的等多種個性化情境。如在本題組的分析解答之後,deepseek給出了備課建議:“可補充類似案例(如義務中東聚居區)”。教師也可以自行調整、細化指令協助進行案例的鄉土化,根據學校所在地區調整案例,進行基於鄉土地理的知識擴充和案例教學,如西安的“回坊”、哈爾濱的猶太社區等。
人工智能還能借助多媒體技術創新高中地理試題的講評形式,讓靜態的題目情境變得生動有趣,如將試題中的地理場景通過動畫演示、VR或AR技術呈現出來。
三、精準診斷學情,提高講評效率
將試卷得分情況與人工智能進行對接,人工智能通過對學生答題數據的全面分析,精準診斷學情,爲試題講評找準重點。同時,人工智能還能分析學生的錯誤類型,是概念混淆、圖表解讀失誤還是綜合分析能力不足等。這樣,教師在講評時就能減少“面面俱到”的、冗長的模式,將精力集中在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知識點和能力維度上,提高講評的針對性。如選擇題中,第1題的得分率低,說明較多學生沒有捕捉到“組裝工廠”這一關鍵信息,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有待提升,在講評過程中強調審題方法和提取關鍵信息的重要性。再如綜合題,學生在第18題(1)失分嚴重,反映了學生針對圖表信息的解讀掌握不到位的情況,教師可重點講解地理圖表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結合題目示範如何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描述折線圖中的變化規律、數據的對比關係等。
人工智能可對學生答題的整體情況進行系統梳理,包括各知識點的錯誤率分佈、不同題型的失分特點以及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體現出的思維傾向等。基於這些數據生成針對整張試卷的講評框架建議。例如,當發現學生在某類題型上普遍存在邏輯混亂的問題時,提示教師在講評中側重引導學生構建清晰的解題邏輯鏈條,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路徑。
試卷評閱系統接入人工智能能夠大幅提高試卷分析、講評的效果。平臺可根據學生的答題數據進行長期跟蹤和分析,生成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學習趨勢報告,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整體水平,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講評策略,教師可以在後續的講評中加大對薄弱知識點的講解力度,增加相關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也可以在課後爲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試題講評支持,生成個性化的錯題集、學習報告、練習題等,爲學生推薦個性化的課後鞏固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人工智能的試卷評閱系統能更加優化數據分析、試卷糾錯、考點強化等功能。
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結合學生端平板等設備,進行實時互動等,還可以快速對學生的作答進行批改和分析,教師可以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指導。由此,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系統及時學情反饋,輔助教師進行課堂組織、調整教學節奏。
在運用人工智能輔助高中地理試卷講評時,需要把握技術輔助與教育本質的平衡。教師需確保人工智能輸出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以及與學科學段特徵、學生學情的匹配性;要保留教師主導權,生成的講評方案需經教師審覈、調整,避免過度依賴算法……人工智能助力試卷講評的方式還需教師不斷探索,讓技術真正服務於教學,實現從"知識糾錯"到"思維培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