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買買買」更easy!如何靠「票根」解鎖消費新姿勢?
年輕人如何靠「票根」解鎖消費新姿勢?(新華社)
據新華網報導,看完一場演唱會,你手裡攥着的票根可別扔,留着也許可以用來薅「羊毛」,這就是最近很火的「票根經濟」。簡單說,就是消費者手中的票務憑證,搖身一變成了優惠憑證,讓「買買買」變得更easy!
比如,憑一張演唱會門票,就能解鎖周邊酒店、景區門票折扣;憑一張馬拉松比賽號碼布,就可享受住宿、餐飲讓利優惠;出示一張電影票根,就可以購買商超打折商品……這些都是「票根經濟」帶來的優惠福利。
關於「票根經濟」,一起來看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創新的解讀。
問題1:「票根經濟」到底有多大的「魔力」?
本質上講,「票根經濟」是以票根爲紐帶,推動消費從單一購買轉向鏈式體驗,來促進文、商、體、旅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從流量到消費的閉環的一種經濟模式。
另外,「票根經濟」就是一場符號的狂歡。比如遊客將票根拍照,上傳社交平臺,這時人們去分享的是什麼?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象徵的社會意義,這種符號的魔力也造就了「票根經濟」獨特的市場槓桿效應,將一次性消費轉換成了長期的情感投資。
問題2:「票根經濟」能「玩」出哪些新花樣?
「票根經濟」的終極目標肯定不是賣票,而是把遊客留下來。
如何來實現從打卡驅動到情感綁定的轉變?我們要賦予票根更多的故事性。我們可以建立起社交裂變的激勵機制。鼓勵遊客來分享票根內容,並且給予一些獎勵,比如二次消費的折扣,形成曬圖引流到再消費的閉環。比如,景區可以在票根上嵌入餐飲、住宿或者文創的內容,引導遊客從門票消費轉向全域消費。
只有當票根從紀念品升級爲消費入口,從社交貨幣進化爲體驗的憑證,才能真正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問題3:「票根經濟」如何改變我們的消費?
「票根經濟」不僅是行銷現象,更是消費升級的縮影。它對文旅消費的啓示,我們可以總結爲三大特徵:第一,情感價值大於功能價值;第二,用戶的運營大於單次的銷售;第三,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包括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都非常重要。未來如果我們能夠以「票根經濟」爲切口,系統化來優化和提升文旅消費的生態,中國的促消費、擴內需的戰略將獲得更加可持續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