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益曾炎裕 宜區間操作

羣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多變關稅政策導致企業轉趨觀望,美國經濟衰退疑慮再起,聯準會9月降息機率一夕之間達91%,川普天天喊要降息,結果是他的關稅政策誘發了降息(經濟衰退)。

華爾街玩「降息預期」而不是實際降息,經濟數據給了鮑爾和川普各自臺階下,9月17日FOMC會議前,美國經濟數據愈差,降息機率愈高,降息預期會控制回檔修正的賣壓強度;反之,如果突然有意外的經濟數據利多,市場反而不樂見。

驅動臺股指數漲跌最大動力並不是關稅,因爲4月對等關稅公佈時全球股市震驚,7月中旬公佈後,大多數股市以利空鈍化反應而持續上漲;最大動力也不是GDP,因臺灣第2季GDP創近年新高,但市場都知道這是美國客戶提前拉貨效應;也不是企業獲利的本益比評價,因匯率影響帳面獲利,但對績優股股價走勢沒有影響。真正影響臺股指數漲跌最大動力是美國科技股表現,特別是輝達市值突破4兆美元后持續狂飆,臺積電股價亦創新高。

臺股指數十大成分股除中華電與三檔金控股外,六檔都是AI股包括臺積電(2330)、鴻海、聯發科、臺達電、廣達、日月光投控,其中,臺達電挾AI電源供應霸主地位,市值超過廣達躋身前四名。蘋果基本面多重利空成長動能缺乏,但宣佈增加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股價就大漲5%,市值增幅比投資支票多好幾倍。

川普多次直接大筆一揮就上調談判國的投資金額,從日本、韓國、歐盟的談判就可以看出來。

臺灣談判策略希望把對等關稅和232條款(半導體和ICT產品)關稅一起談;降低稅率需付出兩個代價:開放市場購買天然氣,農產品,飛機等;並對美國投資數千億元,這些都不是雙贏談判。

關稅衝擊海嘯第一排包括工具機、模具、塑膠、電子材料與食品,特別是工具機受關稅、日圓貶值、新臺幣升值等多重衝擊。

工研院報告指出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汽機車零組件、資訊硬體、電子零組件、通訊、半導體、鋼鐵、醫療器材、製藥、食品及生技特化影響「持平」;紡織競爭「趨緩」,因爲東南亞設廠稅率底定,客戶訂單迴流。

但實體經濟與股市反應出現落差,對等關稅衝擊出口,衝擊集中美國市場的中小企業,衍生訂單、營收、裁員危機;而上市公司規模較大業務分散,成本轉嫁能力較強,負面影響較小。川普宣稱對半導體晶片課100%關稅,但對已宣佈到美國設廠的可以不課,某種角度看,川普只對大企業有興趣,因爲大企業纔有貢獻度;一般企業要自己想辦法。

投資錦囊

擇優區間操作,做好資金控管集中題材股、補漲股;避開漲幅過大或技術型態走空,例如臺積電持續擴大美國投資,半導體建廠設備與先進材料商機龐大;對照之下,搶運潮過後的航運股幾乎市場蒸發乏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