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推動“油改水”等措施 有效降低VOCs排放|兩會時間

財聯社3月3日訊(記者 陳抗)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圍繞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工業綠色轉型及新興產業生態構建等方向提出了系統性建議。其中,VOCs深度減排、中試平臺建設、產業分類標準完善等建言直指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碰到的現實問題,爲化工產業升級提供破局之路。

推動“油改水”等VOCs減排措施

VOCs(有效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是工業污染治理難點。徐冠巨指出,目前85%-90%的運動揹包、帳篷及鞋用膠黏劑、合成革漿料仍在使用油性漿料,這些油性漿料的使用成爲我國VOCs排放的重要源頭,面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重壓力,要將“油改水”等VOCs減排措施從單一企業、單一環節向產業鏈深度推進。

徐冠巨建議,加強政策指導與支持,推動從源頭替代相關領域的油性溶劑等原輔料。制定詳細的VOCs減排計劃和時間表,明確相關行業源頭替代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多種激勵措施,降低企業實施源頭替代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其積極性和參與度。

完善VOCs減排法規體系,強化監管與執法力度。加強監管,提高監測頻次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嚴格遵守環保法規。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對企業排放進行獨立評估和監督,確保減排效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出臺並細化針對相關行業的替代技術指南,以供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相關人員參考,並在技術層面上給予企業明確的支持和依據。

引導龍頭企業牽頭制定、落實油性溶劑原輔料替代方案以及行業標準,發揮市場良性競爭及行業協會的約束作用,推進油性溶劑的源頭替代,推動“應替盡替”。

加強環保品牌宣傳。對致力環保替代的國產品牌給予媒體及行業會議宣傳等支持,提高國產品牌知名度,提升消費者認知,推動行業朝着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

打造高標準中試平臺

中試平臺是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橋樑,是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突破性創新的重要載體。徐冠巨指出,2024年全國建設製造業中試平臺超過2000個,既有與區域產業特色緊密結合的開放共享平臺,也有一部分企業或科研機構單方面主導的封閉式基地,一定區域間存在同質化情況,不利於資源高效利用。

他具體提出三條建議:第一,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匹配區域產業集羣發展,合理規劃中試平臺建設。深入調研地方產業發展的痛點與需求,基於各地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制定全國性的化工中試基地發展規劃,對中試平臺建設的定位、模式和數量合理規劃,按照區域產業集羣特徵打造爲產業賦能的高標準大平臺。

第二,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建“開放共享”的大型綜合中試平臺。中試平臺建設要加強政府、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共建“開放式、市場化、專業化”的中試共享平臺模式,推動科技創新、產業轉化等,讓各類資源要素能夠在產業創新中高效流動、創造價值。

第三,深化變革中試平臺建設運行的體制機制。推進中試平臺管理政策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政策銜接配套是中試平臺功能發揮的關鍵,特別是在中試產品銷售、簡化環評審批、“中試+產業化”服務等方面創新突破,既激發創新活力,也促進中試平臺高效服務產業升級。

完善新興產業分類標準

隨着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新興行業不斷涌現,徐冠巨認爲,應建立契合國情的新興行業分類標準,支持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

目前,生物製造行業根據其具體生產活動分散在多個類別中,比如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不利於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徐冠巨建議,第一,加快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納入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新產業、新業態,清晰界定生物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所屬類別,爲環境、國土等生產要素的科學分類與合理分配提供依據。第二,明確新產業、新業態管理路徑,探索通過專家論證等形式動態更新行業監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