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支持國產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 加快推動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丨兩會時間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張晨靜)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000949.SZ)董事長邵長金就國產高性能纖維出口、廢舊紡織品回收提出了多條系統性建議,此外還提出加快菌草纖維產業發展與碳匯產品開發的建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支持國產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
高性能纖維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風力發電、土木建築、汽車輕量化、海洋工程等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材料。根據海關數據,2023年國產高性能纖維出口30015.0噸,同比增長14.4%,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纖維、連續玄武岩纖維出口實現大幅增長。自2016年以來,我國高性能纖維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均增長了約3倍,表現出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出口態勢。
當前,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規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國內市場需求增速不及預期,一方面要加強與國內下游應用企業協作,拓展應用領域,擴大國產材料應用;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對此,邵長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不斷優化完善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監管措施。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行業發展實際,持續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加強部門聯動,定期開展行業調研和溝通,根據政策執行和行業發展情況,對相關高性能纖維及製品的出口管制措施進行動態調整,研究將T700級以下及大絲束碳纖維移除管控清單,更好服務行業發展;進一步明確出口許可管理部門和產品範圍,優化管理流程,避免多部門審批,採用驗廠的方式,對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和產品,實施更爲簡便的審批程序。
二是提高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退稅。爲滿足國際市場對新材料日益增長需求,有力提高我國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國際競爭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將碳纖維及製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製品、芳綸及製品和玄武岩纖維及製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7%。
三是做好新階段高性能纖維行業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爲適應新形勢、新階段發展要求,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國高性能行業發展水平,依託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研究制訂“十五五”高性能纖維材料發展頂層設計,確定發展目標、明確主要任務、加強產業佈局、設計發展路徑,避免產業同質化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加快推動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佔全球的一半以上,國內廢舊紡織品存量巨大,但潛在應用空間有待發掘。我國每年產生6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僅20%左右,遠低於廢舊聚酯瓶94%的回收率,亟需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爲加快推動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加強技術裝備攻關,邵長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設系統化和規範化的“廢舊制式服裝”的全國性回收網絡。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會同相關企事業單位、主要回收再生企業共同建立“綠色制服回收再生減碳循環平臺”,試點紡織品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在平臺上對捐贈者、回收者和再生企業賦予碳積分,並在適當時候與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市場對接,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超過25%。
二是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體系和系列標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完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體系,建立回收過程中廢舊紡織品分類、分揀和再利用工藝、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溯源等系列標準和規範,建立紡織品數字身份護照;進一步完善現有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的認證和檢測體系,拓寬其應用場景。
三是加大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重大技術裝備的投入支持。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廢舊紡織品快速成份識別分揀、高效分揀、多組分分離、再生利用等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裝備納入國家重大專項,享受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減少企業在研發和示範應用的後顧之憂。
四是加大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循環再利用行業的財稅金融扶持力度。提高廢舊紡織品回收再生行業的稅費優惠,修訂《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建議享受100%的退稅比例。將龍頭廢舊紡織品回收再生企業列入金融惠企“白名單”,享受金融機構優惠貸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