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加快菌草纖維產業發展 支持國產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

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 邵長金

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菌草是一種具有多重生態功能的植物,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穫15年以上,種植效益超過棉花。同時菌草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可遍栽於荒地、沙地、礦尾廢棄土地等環境,在防風固沙、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固碳降碳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建言,加快菌草纖維產業發展。

近日河南省科技廳發佈的《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名單(2025~2027年)》中,新鄉化纖入選“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

成立65年來,新鄉化纖始終深耕紡織用纖維製造領域,目前可實現再生纖維素長絲年產能15萬噸、氨綸年產能21萬噸,領跑行業。在創新發展方面,公司對菌草綠色紡織技術及綜合利用開展首創研究,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當前,使用菌草製漿後生產菌草纖維的技術已經趨向成熟,並實現了產業化生產。不過目前市場依然存在菌草纖維原料短缺、菌草纖維科技創新力度不足、菌草全生態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等問題。

在菌草纖維高值化利用方面,他建議,加大菌草種植推廣力度;培育菌草纖維新質生產力,加快科技平臺建設;加快菌草固碳產品開發;制定專項扶植政策。

“菌草是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鹽鹼的性質,能夠有效改善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鹽鹼土地等生態問題。目前全國現有鹽鹼地約15億畝,建議把生態修復與菌草種植結合起來,在‘三北工程’等國家重大修復工程中推廣菌草種植。同時,菌草植株高大,最高可達8~10米,固碳儲碳能力突出,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菌草納入碳匯將成爲撬動國家綠色發展的新支點。建議由相關紡織企業牽頭,聯合林業高校成立重點實驗室,進行產學研合作,加強菌草全生命週期的高值化利用和產業化進程。”邵長金表示。

本次兩會期間,邵長金還建議,支持國產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他表示,2023年我國高性能纖維產量約17.6萬噸,較2022年增長約36.4%,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連續玄武岩纖維產量繼續保持萬噸級。根據海關數據,2023年國產高性能纖維出口3萬噸,同比增長14.4%。

“雖然當前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規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國內市場需求增速不及預期。未來我們一方面要加強與國內下游應用企業協作,拓展應用領域,擴大國產材料應用;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邵長金表示,爲有力提高我國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國際競爭力,建議將碳纖維及製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製品、芳綸及製品和玄武岩纖維及製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7%。

同時,他建議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發展水平,依託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研究制訂“十五五”高性能纖維材料發展頂層設計,確定發展目標、明確主要任務、加強產業佈局、設計發展路徑,避免產業同質化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他還建議有關部門能夠不斷優化完善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出口監管措施。一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行業發展實際,持續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定期開展行業調研和溝通,根據政策執行和行業發展情況,對相關高性能纖維及製品的出口管制措施進行動態調整,研究將T700級以下及大絲束碳纖維移出管控清單,更好服務行業發展;三是進一步明確出口許可管理部門和產品範圍,優化管理流程,避免多部門審批,採用驗廠的方式,對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和產品,實施更爲簡便的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