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擴大內需重在釋放消費潛力
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大國經濟的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蘊含着巨大增長空間。《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作出深刻論述,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形成服務消費新增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指出,“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形成服務消費等新增長點”。從發達經濟體消費結構升級規律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居民消費平均增速放緩,消費從增量升級更多轉向結構升級,服務消費驅動消費結構變化,佔總體消費的比重達到或超過50%。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費者更多希望在服務消費中獲得體驗、享受、自我提升。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深化,帶來人口集中和產業融合,催生了更多教育、醫療、養老、娛樂等服務需求。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爲46.1%。面向未來,擴大多元化服務供給,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將促進服務消費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
滿足不同羣體實際需要,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適應不同收入羣體實際需要,以高質量供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同收入羣體處在不同的消費階段,消費市場更加細分多元。更好適應消費分化和多樣化趨勢,需着力豐富文化、娛樂、醫療、教育等服務消費供給,推進消費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大力推廣應用柔性化、智能化生產模式,及時捕捉不同羣體的消費需求,提高產能靈活轉換和快速響應能力,以高品質供給催生新的需求。
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激發消費增長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鄉村消費需求,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近年來,城鄉發展差距逐步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增速均高於城鎮居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縣鄉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38.8%,比2012年提高4.8個百分點。縣鄉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呈現出與城市梯次追趕特徵,服務消費、品牌消費逐步發展。數字化加快延伸至縣鄉市場,帶來了現代消費方式和消費增量,年輕羣體和迴流人羣成爲縣鄉消費主力。通過產業賦能、優化消費供給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和制度保障等舉措,縣鄉消費增長新動能將進一步增強。
構建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充分釋放消費潛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中強調:“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面對當前內需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經濟政策的着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形成消費可持續增長的動力機制,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不僅有助於解決短期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還能從中長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麗芬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