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釋放“三化”潛力 有力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7月27日,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發佈《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優化供給端、創新流通端、激活市場端,努力釋放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有力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
優化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以高品質、差異化精準對接多元消費需求,有助於提升市場匹配度與消費滿意度。《方案》要求,提高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下稱“三品一標”)生產及原料基地建設水平,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從嚴加強證後監管。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三品一標”既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核心抓手,也是貫通生產端與消費端的關鍵紐帶,體現了供給側對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內在要求,同時精準呼應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綠色、安全、多元農產品的現實需求。
“三品一標”還從生產認證延伸到消費端。《方案》提出,搭建“三品一標”農產品宣展推介平臺,做好地理標誌農產品展示推廣,增強品質消費引導力。洪濤認爲,以終端消費需求爲導向,系統開展精準營銷與場景化推廣,並反向驅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質量效益提升,將實現生產與消費的高效銜接和動態平衡。
豐富農產品消費場景,能顯著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方案》指出,針對節假日消費市場,開展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商圈、進街區、進景區等主題活動。結合“跟着賽事去旅行”“樂享精彩賽事尋味中華美食”等品牌活動,鼓勵體育賽事配套舉辦本地“土特產”展示展銷、鄉村美食品鑑等活動,實現消費聯動。
同時,推進農文旅融合,支持各地舉辦村跑、村舞、村BA(全國和美鄉村籃球賽事)、村歌等富有鄉情鄉韻的“村字號”活動,組織美食品鑑、非遺大集、農事體驗,全方位展示鄉村美景、文化底蘊,豐富鄉村消費場景。
洪濤表示,將農產品消費與文旅、體育、健康等行業結合,構建多元互補的供給體系,精準匹配多層次消費需求,持續延伸農業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附加值,將系統推動農產品價值鏈向高端躍升。
要發揮好數字經濟在開拓農村市場中的作用。《方案》提出,引導電商平臺結合縣域消費需求,發展即時零售、社區電商等業態,拓展生鮮超市、便利店等本地零售供給。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渠道持續活躍。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6.2%,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69.2%,爲農產品線上交易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在洪濤看來,農村電商渠道的持續活躍,不僅把農村“存量消費”搬到線上,更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使農村真正從“生產端末梢”升級爲“消費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