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川普2.0 重塑全球新秩序
美國消費者長期支出超過收入,加上疫情後大規模財政刺激,纔是導致赤字(超過GDP的3%)的主因。(路透)
美國外交政策趨近交易導向,可能衝擊美在全球影響力,加以美國資產在全球指數中所佔比重或已臨近頂點,建議投資人佈局投資組合,應納入美國以外區域。
交易導向強硬施壓
如果你依賴美國,無論是出口需求、先進半導體等關鍵技術供應、財政援助或軍事保護,新一屆美國政府強硬施壓的傾向,可能讓你面臨更大風險。這種做法短期帶來市場混亂,長遠將促成新的世界秩序,美國全球影響力也恐因此大幅削弱。
這並非對美新政府政策的批評,因部分政策確有其合理性,例如,歐洲本就應該加大軍事投資,以面對空前的邊境安全威脅。
與過往的區別在於,美國新政府更願意運用其經濟、政治、軍事於全球的巨大影響力,與各國談判,爭取「有利於美、但可能損害對方利益」的協議。
美新政府下這一步棋,無論盟友或對手,只能設法爭取更好條件,最終仍須達成協議,長期則會讓各國重新評估、甚至降低對美依賴程度,貿易層面上,則意味各國勢必得降低對美國消費市場依賴。
川普政府認爲美國經常帳赤字擴大是因他國操控貿易規則,惟另一種觀點,美國消費者長期支出超過收入,加上疫情後大規模財政刺激,纔是導致赤字(超過GDP的3%)的主因。
美國工業產能已近飽和,其他國家順理成章填補美國製造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種政策凸顯供應鏈脆弱性,尤其是對單一國家(例如美國)過度依賴問題,這種依賴關係可能被用作籌碼,在美國希望擴大出口的談判中要求更多讓步。
非友即敵限制發展
對歐洲而言,則將意味必須加大軍事投資,並優先考慮採購本地或區域內生產的軍備與技術,而非仰賴美國。
短期內,各國雖然會繼續與美國達成協議,但長遠不可避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秩序將面臨重塑,爲歐洲、中國大陸、俄羅斯與中東等地區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鑑於美國資產與其他市場之間存在顯著的評價差距,這種轉變尤爲關鍵。過往市場奉行「TINA」原則(There Is No Alternative,意指美國資產無可替代),但這一觀點正受到動搖。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22年美國對俄羅斯央行實施制裁,促使衆多央行開始尋求降低對美資產依賴,儘管美債擁有相對無可比擬流動性,使這一轉型過程充滿挑戰,但黃金已經成爲國際主要央行資產配置調整中的主要選擇之一。
美國日益強硬的政策,可能重塑企業、行業與國家的增長動能,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市場格局。「非友即敵」的政治氛圍,也可能導致部分美國企業失去市場青睞,限制其發展前景。這類不確定性往往會降低估值水平、即本益比。
因此,美國金融資產在全球指數中的高比重可能已到達頂點。如同破產過程,這種變化通常緩慢漸進,最後突然加速。
過去十多年,儘管非美股市的長期預期報酬率更高,美股仍持續領先,這種格局或許即將轉變,美元走勢是關鍵指標。與其他美國資產一樣,美元目前估值過高,若美元明確突破2022年底以來的交易區間下限,非美資產很可能出現強勁表現的機會,投資組合中務必重視考慮美國以外的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