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夫專欄/曾經暴漲的威士忌 為何現在竟成了詐騙的「完美釣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七月底正排着長長的隊伍,等候購買號稱全臺北市最好吃的肉圓時,突然收到朋友私訊,劈頭就問:「這是你嗎?」我放大了截圖,顯示的是Line羣組的對話,而我的頭像和名字在對話框中殷勤的說服羣組成員:「家人們早上好,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已經談下來那批30年麥X倫威士忌了…」,心底倏然一驚,暗罵了一聲髒話「X!」,趕緊把有人冒用我的身分進行威士忌詐騙的訊息,公告在我所有的社羣媒體版面。

接下來的幾天,陸陸續續收到許多陌生的留言和私訊,以及更多的截圖,顯然有人不察,還是受騙上當了。對我而言,雖然並未造成實質損失,不過既然有人因信任我而慘遭詐騙,除了心裡過意不去,也擔心受到刑事牽連,幾經思考後,還是到派出所報了案,整件事才慢慢沉寂下來。只不過前幾日看到一則發生在臺南的新聞,同樣是透過Line羣組搭線購買麥卡倫30年,號稱轉手可賺取8倍價差,幸好在臨櫃匯款時被警方阻止。我的名字雖未出現在新聞中,卻也讓我心驚肉跳好一陣子。

威士忌之所以成爲詐騙標的,主要原因是威士忌先成爲投資標的。 圖片來源/美聯社

威士忌之所以成爲詐騙標的,主要原因是威士忌先成爲投資標的。臺灣威士忌的風潮大約從2010年開始吹起,由於1980年代延續近20年的大蕭條,導致供不應求,讓威士忌的價格大幅飆升,尤其是高年份及關廠酒廠的酒款,物稀則貴,所以不論酒質好或不好-投資者當然不可能開瓶,無論通路或拍賣場的二級市場價格節節攀高。但是到了2022年中的最高點之後,市況反轉向下,從此一路滑落至今不見起色。我這段話可非信口胡言,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全球第一家威士忌投資諮詢公司Rare Whisky 101的網站,他們建立的Icon 100指數從2007年毫不停歇的往上竄,但是從2022年6月起衰落到今天,總共跌了約40%。

曾經飆高價的麥卡倫Edition系列。 圖/邱德夫提供

雖然Icon 100是以珍稀威士忌所建立的指數,無法代表我們的日常飲用酒款,卻足以觀察威士忌的投資走勢,因此假如今日鼓勇投入威士忌買賣,短期內是不可能有暴利可圖的。而且就算是家庭常備款,前些時候朋友告訴我某一支12年的長銷酒款,其末端售價已跌落到我20年前剛開始喝威的價格,同樣讓我大吃一驚,顯然市況差到過去幾年調漲的價格都紛紛往下修。在這種環境下,冒稱握有大批質美價優的酒款、只獻給有緣人的話術,便是站在知識不對等之下所施行的詐騙,消費者或投資客若能先打聽目前威士忌的市場行情,受騙上當的機率應該可以降低。

威士忌的詐騙由來既久,但過去一般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法,例如假酒。臺灣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爆出假酒新聞,只要是暢銷、熱門的酒款,都有不肖集團僞造牟利。這些僞造集團通常會四處回收空酒瓶及軟木塞,而後填入混合了香精、酒精、糖精和水-所謂「三精一水」-製成的假酒,其成本極低所以獲利極高,近年來轉變爲比較有「良心」的做法,利用廉價酒來冒充高價酒,至少不再使用危害身體的工業酒精。由於假酒必須先取得真酒的酒瓶、瓶塞,因此部分酒廠採用防僞標籤、防僞瓶塞來反制,而身爲消費者的我們,請務必將空酒瓶交給清潔隊處理,千萬不要貪圖小利拿來販售。空瓶廣告在國外網站如eBay及Amazon上滿滿皆是,臺灣不敢如此明目張膽,但凡看到,請用力唾棄。

既然國外的空瓶較容易取得,所以假酒多到防不勝防,根據RW101多年前的非正式統計,全球大概有超過價值4千萬英鎊的假酒四處流竄,今日應該只增不減。至於珍稀酒款的最著名假酒事件,莫過於2017年大陸知名網路作家在瑞士某旅館酒吧所開的一瓶1878年麥卡倫,單杯摺合臺幣約38萬。消息在網路披露後,馬上引發全球威士忌愛好人士的關注,但也立即被指出這支酒的諸多疑點,最終由牛津大學實驗室進行鑑定後,顯示酒液的年代不符,極可能不是100多年前的裝瓶。

麥卡倫1878。 圖片取自網路

其實不單單是熱門酒款可能被僞造,冷門酒款也有機會。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十多年前在臺灣某酒專買到一支奇妙的慕赫21年,酒標上的英文說明錯字連篇,毫無疑問的是假酒,不過當時慕赫根本罕爲人知,得等到2016年才正式進軍臺灣,所以僞造這種假酒到底想賣給誰?

慕赫21年假酒。 圖/邱德夫提供

以假酒詐財,需要調配工廠來製作實體物件,還需要配貨及銷貨管道,上下游鏈較爲複雜,入口後也容易被揭穿。與之相較,新型詐騙手法簡單的利用名人做爲號召(朋友笑稱我是被詐騙集團認證的名人),在網路警察巡查不到的私人羣組買空賣空,即便被舉報,可立即解散羣組再另起爐竈,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卻難以追查。前些時候還看見某酒公司刊登出反詐騙公告,原來是以品牌名義在社羣平臺發佈「招募行銷企劃」來騙取個資;又有招募品酒寫手的廣告,鼓吹習慣以影片或文字記錄風味的品飲者加入。總之,各種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只要一時不察,很容易掉入各種套路中。

我於20年前踏入威界,從來便以「品飲」角度看待威士忌,視威士忌投資如無物,最厭惡鼓吹「投資獲利600%」的行爲,所以若再出現打着我名號的投資訊息,百分百是詐騙。不過詐騙之所以在臺灣愈發的猖獗,常常是因爲精心安排的迂迴話術能巧妙擊中人類的貪念,以威士忌而言,假如對市場或人不熟,又不知如何查詢,便可能被一時的貪念所迷惑。所以最簡單的防詐原則是:千萬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碰上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時,不妨停個10秒鐘思考:「這種好事爲什麼會落在我頭上?」、「真這麼好賺爲什麼要給別人賺?」也許就能躲過詐騙集團設下的陷阱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